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五凉时期,先后统治武威的既有汉族,又有少数民族,他们为了长久统治,就大力提倡和学习儒学,敦崇儒学,倡导汉化教育,将其当作治国之术、立国之策。
五凉时除官办公立学校外,统治者还大力提倡民间私学,这些措施奠定了五凉时期以敦崇儒学为基础的文化教育政策。前凉张轨到任后,开始设置崇文祭酒管理文化教育,“立学校以教九郡胄子(贵族后裔)五百人”,以起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还屡屡遣使持节,厚礼征聘境内外知名学者、文人任职或讲学。张骏还开辟专门的场所,设立专门的机构,开展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学术活动,《乐府诗集》收录了他的《薤露行》《东门行》两首诗。西凉初建,即大兴学校,兴办教育,倡导儒学。北凉则尊孔读经于庙堂之上,沮渠蒙逊父子数次遣使奉表江南刘宋王朝,求取大量经史子集文献,并献去不少河西学者的著作。沮渠蒙逊消灭了西凉以后,拜敦煌人刘昞为秘书郎。沮渠牧犍即位后,更是尊刘昞为国师,不仅自己以师礼致拜,还命令群臣都以刘昞为师,虚心学习。
在这种政治文化氛围中,为数众多的学者士人纷纷在学术领域著书立说,发表见解,造成了凉州及河西历史上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试举数例。
五凉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凉州文化丛书:《凉书》《十三州志》《凉记》《凉国春秋》。前凉程骏,曾任东宫侍讲,后任北魏著作郎。
北凉江强,先随祖先避难凉州,后拜北魏中书博士。
北凉常爽,寓居凉州,后在北魏立学馆,授徒700余人。
儒学大师胡辩从凉州东徙洛阳,授业弟子千余人。
敦煌人刘昞是五凉时期的一位史学大师,他隐居酒泉多年,潜心于典籍,总计著书5种共118卷、注疏4种(本)。著名的有《三史略记》130篇,84卷;《凉书》10卷;《敦煌实录》20卷;《方言》3卷;《靖恭堂铭》1卷;还有《周易注》《韩子注》《黄石公三略注》《刘劭人物志注》等,并行于世,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陈留人江式家族,寓居凉州七世,与五凉相始终,致力于家学传授,不仅为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保存了中原已成绝响的古文经学。
另外前凉大将谢艾、儒林祭酒索绥、酒泉太守杨宣,后凉吕光,南凉宗敞、宗钦、阴仲达等都是文坛高手。
但遗憾的是,这些著述大多散佚,今天我们只能从一些经籍及注引中窥其端倪,得知其一二。
简单介绍完儒学文化,再来看史学成果。
五凉诸国都设立史馆,或置著作郎,或置太史令,负责记载和修撰国史。
前凉张骏时,刘庆迁儒林郎、中常侍,在东苑撰有国书。敦煌索绥被征为儒林祭酒,负责修史;南凉秃发乌孤时,以其参军郭韶为国纪祭酒,撰录南凉国史;西凉也设有史官,儒林祭酒刘延明为其记录功德;北凉沮渠蒙逊时征宗钦为中书郎,撰写历史。
据史书记载,五凉时期的大历史学家有11人,史学作品合计238卷。大概排列一下,主要有如下史学家与历史著作。
敦煌人索绥作《凉国春秋》50卷(又作《凉春秋》),今佚;
前凉刘庆在张重华时专修国史20余年,著《凉记》12卷,记前凉张氏事,今佚;
北凉人阚骃撰的《十三州志》,是一部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是研究我国西北地方史、西北民族史和中西交通史的必不可少的资料,清代学者张澍、王谟等人从《四库全书》中逐句搜择,今只能见到辑本;
索晖,敦煌人,著有《凉记》10卷,记前凉张轨事,今佚;
张谘,敦煌人,著有《凉记》8卷,记前凉张轨事,今佚;
喻归,著有《西河记》2卷,记前凉张重华事,今佚,张澍《二酉堂丛书》中有辑本;
段龟龙,著有《凉记》10卷,记后凉吕光事,今佚,张澍《二酉堂丛书》中有辑本;
高道让,著《北凉》10卷,记北凉沮渠氏事,今佚;
宗钦,著《凉书》10卷,今佚。
五凉史学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重要资料,这是研究五凉历史的重要资料,更是研究我国西北地方史、民族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自东汉初期开始,大量羌族移居凉州,从此凉州常常被困于羌族的侵扰。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东汉建立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永初四年,羌族叛乱,攻掠凉州,东汉军队多次讨伐失败。护羌校尉段颎对羌族人民进行血腥镇压,但起义仍不断发展,“寇势转盛,凉州几亡”。羌人起义最后虽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但羌族攻城略地,对包括凉州在内的河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2023-08-07
726年,由于受到小人的诬陷攻击,39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过了15年自由的生活。可是,任职不久,王之涣竟身患重病,不幸于742年去世,享年55岁,后葬于洛阳北原。王之涣的《凉州词》便作于其辞官居家的那15年期间,也就是727年至741年。王之涣曾做过两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是第一首。......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