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皇娘娘台的前身为东汉窦融台。相传东汉初,窦融驻守河西期间,曾令军民在武威城西用土夯筑了一座点将台,用以训练兵马,后来窦融离开武威后,当地人民就将这座点将台称之为窦融台。窦融离开武威后,当地人民为了怀念他的功德,遂将其指挥夯筑的点将台称之为窦融台,并在台旁立《窦公台碑》,以歌功颂德。......
2023-08-07
东晋十六国时期,窦融台又被称为尹夫人台,原因就是西凉国王李暠之妻尹夫人曾经在此台上居住过17年。
尹夫人(363—437),冀县(今甘谷县)人,大姓尹文之女,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是西凉国王李暠的妻子,名号西凉昭武皇后。她姿容秀丽,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初嫁陕西泾阳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在李暠创建西凉大业的过程中,她出谋划策,成为李暠的得力助手。公元400年,李暠建立西凉政权,都酒泉,立尹氏为王后,共同参与朝政,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时人尊敬的称她为尹夫人。
在李暠创建政权、经营西凉的过程中,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她建议李暠广开言路,设立县学、州学和医学,广招学生。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一时间西凉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敦煌一时成为中国西陲边疆传播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405年,李暠为了抗御北凉,采纳了尹夫人的建议,向东迁都酒泉。
417年,李暠病故,其子李歆即位,尹夫人被尊为皇太后。李歆骄横自专,不修内政,大修宫室,严刑峻法,逐渐丧失了民心,尹夫人多次规劝,李歆不听。公元420年,北凉沮渠蒙逊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攻打西凉。尹夫人极力劝阻李歆不要出兵,李歆不听。最后李歆兵败被杀,沮渠蒙逊随之占领酒泉,西凉灭亡。
西凉败亡后,58岁的尹夫人和家人被掳于武威。由于尹夫人身份特殊,沮渠蒙逊以礼相待,召见并慰劳尹夫人,并在武威窦融台上为她修建了房子,供其居住,实质上是将尹夫人软禁于窦融台,这一住就是17年。尹夫人从此一心皈依佛教,终日诵经念佛,不问尘事。从那时起,窦融台就被称为尹夫人台,又由于尹夫人此前为西凉昭武皇后,民间亦将此台俗称为“皇娘娘台”。
后来沮渠蒙逊为儿子沮渠牧犍娶尹夫人之女西凉公主为妻。433年,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承了北凉王位,西凉公主被封为王后。由于北凉控制丝绸古道,地理位置重要,为了安抚北凉,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妻。迫于形势,沮渠牧犍只好废黜西凉公主,下诏将西凉公主和尹夫人从武威迁回到酒泉。就这样,年已75岁的尹夫人走下窦融台,与女儿离开武威,长途跋涉,移居酒泉。
到酒泉之后,郁郁寡欢的西凉公主凄凉去世,尹夫人又潜奔伊吾(今瓜州),和先前逃亡到那里的孙子李宝会合,由于年老体弱,再加上长途跋涉,到伊吾后尹夫人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就此走完了她一半是辉煌、一半是凄惨的75载人生。
尹夫人把一腔热血洒在了敦煌,最后把瓜州当做了人生的归宿,但是,她却把生命之魂,永远留在了武威。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武威皇娘娘台的前身为东汉窦融台。相传东汉初,窦融驻守河西期间,曾令军民在武威城西用土夯筑了一座点将台,用以训练兵马,后来窦融离开武威后,当地人民就将这座点将台称之为窦融台。窦融离开武威后,当地人民为了怀念他的功德,遂将其指挥夯筑的点将台称之为窦融台,并在台旁立《窦公台碑》,以歌功颂德。......
2023-08-07
雷台汉文化陈列馆,建于2003年5月,陈列面积550平方米,形成了富有雷台汉文化特色的《天马西来——雷台汉文化陈列》展览。《天马西来——雷台汉文化陈列》展示内容分四大模块,分别是《雷台惊世》《汉风马韵》《马啸河西》《丝路马影》,共设置有18个展柜,共展出260件文物、132张图片。......
2023-08-07
雷台汉墓发现后,其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至今无法确定,专家、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又有人提出前凉国王张骏以及中国道教祖师张道陵等说法。具体是谁,还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张江,东汉明帝时曾任武威太守、破羌将军等职,因军功,被封为南阳析侯。张猛,张奂的小儿子,建安年间任武威太守。是上述几位历史人物之一,还是另有其人?......
2023-08-07
在雷台附近居住的,是原武威县新鲜公社第十三生产队的农民。他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决定就近取材,在雷台东南角开挖战备地道。那一天,大家在队长的带领下,拿着铁锹、洋镐,来到雷台脚下。雷台下面发现古墓的消息在武威县新鲜公社传开了,公社书记得知消息,立即派人封存墓葬洞口,并将此事上报了武威县金羊区,金羊区保卫干事张有随即报告给武威县委。......
2023-08-07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