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晋太康元年,彭祈任凉州都督兼刺史,治理凉州

晋太康元年,彭祈任凉州都督兼刺史,治理凉州

【摘要】:晋太康元年,朝廷起用守丧满三年的彭祈出任都督凉州诸军事兼凉州刺史,入驻姑臧城。综合考虑起来,彭祈确为出任凉州都督兼刺史的不二人选。但考虑到凉州羌胡杂居的复杂情况,为避免再次出现秃发树机能那样的大乱,还是让彭祈总揽凉州军政,并拜彭祈为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晋太康元年(280),朝廷起用守丧满三年的彭祈出任都督凉州诸军事兼凉州刺史,入驻姑臧城。

当时的凉州刚刚被平定,朝廷为处理善后事宜、平复战争创伤,急需一位德才兼备,又有声望、资历的人物掌管凉州军政。马隆虽建奇功,但资历稍显不足,且无在地方上的行政经历,他在平乱之前所任的司马督也只是一个六品军官。而彭祈自幼从军,因功逐级升迁,在地方和中央都做过官,更重要的是他在凉州护军、酒泉太守的任上表现出色,对凉州军政二端极为熟悉,而且尤其擅于处理少数民族问题。虽然他是卢水胡出身,但是为官至今,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汉化已深。另一方面,晋朝以孝治天下,彭祈为母守制,服纪终始,堪称典范。综合考虑起来,彭祈确为出任凉州都督兼刺史的不二人选。

太康三年(282),晋武帝下诏军州分制,“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各用人”。但考虑到凉州羌胡杂居的复杂情况,为避免再次出现秃发树机能那样的大乱,还是让彭祈总揽凉州军政,并拜彭祈为使持节领护羌校尉。有晋一朝,使持节无论战时或者平时,均可自行诛杀二千石(比如太守)以下官员,地位高于持节、假节。护羌校尉秩别仅为比二千石,甚至低于太守,但因加衔使持节或持节而位尊权重,是主持对羌族事务的长官,其职责有:政治抚绥,巡行理事;监视羌人动向,警备边境,保护交通;兼理屯田。前凉、后凉、西凉的统治者在立国之初都曾自立为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

彭祈在平定变乱、安抚西陲的过程中劳心劳力,功业显隆,获得过七次封侯的资格,每次都谦逊退让。后于太康十年(289)三月卒于任上,年仅49岁,晋武帝派使者前往凉州监护他的丧事,并表示“君秉心公亮,所莅有方,不幸殒殁,朕甚痛惜”。

他治理凉州前后长达10年,改变前任牵弘、杨欣对少数民族的高压政策,推行和戎政治,从而消弭了自秃发树机能起事以来长期困扰凉州的兵祸,稳定了西部局势,缓和了民族矛盾,使得凉州成为西晋各州中最为稳定的地区,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立国最久的前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元康元年(291)四月十一日,晋宣帝司马懿第八子梁王司马肜任征西大将军,代替秦王司马柬都督关西诸军事,兼任护西戎校尉。元康六年(296)五月,司马肜再度担任征西大将军,代替赵王司马伦镇守关中,都督凉、雍二州诸军事。同年八月,秦州、雍州地区的氐族、羌族起兵反叛西晋,拥立氐族人齐万年为主。司马肜兼任西戎校尉,监督建威将军周处、振威将军卢播等人讨伐齐万年,最终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