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武威汉长城遗址:凉州文化一瞥

武威汉长城遗址:凉州文化一瞥

【摘要】:武威汉长城覆盖全市一区三县,汉长城长约376.8华里,占全省汉长城3252华里的11.6%。汉长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但遗址尚存。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古长城缺乏保护,病害多发。武威汉长城历两千年风沙雪雨,虽多已倒塌,仅剩一些残垣断壁,但有些地段仍坚固如磐,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蛟龙蜿蜒,气势不凡。

汉元狞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之后,西汉设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河西四郡,进行有效管辖。凉州素有“河西大都会”之称誉,系“扼塞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汉王朝为了阻止匈奴南下,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出于保障军事防御之需要,在包括武威郡在内的河西四郡修建长城。从敦煌到秦长城,数千里之地,筑起了一道边防屏障,每隔5里或10里地方,筑有烽火台,设戍卒瞭望。遇有敌情,即点燃柴火、苇炬报警。

武威汉长城覆盖全市一区三县,汉长城长约376.8华里,占全省汉长城3252华里的11.6%。

汉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会师陇右,击败匈奴,“战取燕脂、祁连”,始设武威、酒泉二郡,下令修筑了自令居(永登)经武威至酒泉的长城。武威境内沿沙漠边缘而筑的汉长城,东与古浪县境内圆墩子滩汉长城相接,向西延伸,经红水河直抵腾格里大沙漠边缘,西至九墩滩,总计376.8里。由永登武胜驿村入界,大体为东南——西北走向,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99.4里,古浪县137.7里,凉州区110.3里,民勤县29.4里。汉长城在武威按墙体和壕沟(壕堑)两种形式修筑,其中墙体约131.4里,壕沟约245.4里。

汉长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但遗址尚存。其中长城镇月城墩一段保存良好,残高6米,基宽2.5米,20余座烽燧现仍清晰可见。长城镇境内从东到西30里之地就有20多座烽燧,反映了当年长城的宏伟规模。这些遗址均系黄土板筑,有些烽台燧墩保存的比较完整。墩呈圆锥形或正方形,墩下还可以寻觅到古城堡残迹和灰烬瓦砾。

汉长城的修建,大体上是先设亭障,再视地势之需要而筑墙垣,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无墙垣,时断时续,但总体上仍能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建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墙,并夹杂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黏接固络,坚固异常。外侧取土处即成护壕,壕内平铺细沙,以检查过境者足迹,称作“天田”。内侧高峻处,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所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烽燧有夯土板筑,芦苇、胡杨、红柳等夹砂土夯筑,夯土外包土坯构筑,土坯垒砌等多种形式,高者达10米。遇到敌情,烽燧递传,日达千里而至长安

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古长城缺乏保护,病害多发。存在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裂隙发育、片状剥蚀、冲沟、生物破坏等。古浪县圆墩烽火台内部已被掏空,还曾发生过大规模坍塌。

武威汉长城历两千年风沙雪雨,虽多已倒塌,仅剩一些残垣断壁,但有些地段仍坚固如磐,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蛟龙蜿蜒,气势不凡。汉长城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西部边疆的安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