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武威汉代仪礼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是国宝级文物

武威汉代仪礼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是国宝级文物

【摘要】:武威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1959年,在磨嘴子的一座土洞墓中,发现了一批汉代《仪礼》简,共469枚,27298字。《仪礼》简出土以来,引起全国轰动。另外,《仪礼》简的书法艺术,也让后世众多书法爱好者奉为珍宝。

武威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武威磨嘴子遗址,在甘肃乃至全国的名气都很大,因为在那里,不仅保存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而且有很多的汉代墓葬。

1959年,在磨嘴子的一座土洞墓中,发现了一批汉代《仪礼》简,共469枚,27298字。这批汉简,除了少数竹简,绝大部分是木简,用松木制成,每简有字60个左右,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根据木简中“河平口年四月四日”文字解读,说明墓主人生活在汉成帝年间,因为“河平”正是西汉成帝的年号,即公元前28—前25年。

《仪礼》简出土以来,引起全国轰动。因为这是自晋太康二年(281)汲家郡魏墓出土竹书以后,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量发现的经书。

武威《仪礼》简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仪礼》简分三种:甲本木简398枚,包括《士相见》《服传》《特牲》《少牢》《有司》《燕礼》《泰射》7篇;乙本木简37枚,内容仅《服传》一篇;丙本竹简34枚,内容仅《丧服》一篇。

武威《仪礼》简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汉简,一是因为它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包含9篇《仪礼》的手写本经书,为研究汉代简册制度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二是它在我国所有出土的简犊中,保存最完整,大多数墨迹如初,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编题、尾题、页码和顺序,对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具有重要价值。

另外,《仪礼》简的书法艺术,也让后世众多书法爱好者奉为珍宝。此简字体摆脱了篆书框架,笔态扁匀,笔势流畅,蚕头燕尾,逆入平出,工整秀丽,具备成熟的汉隶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