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留心言谈,人言可怕-“借招”生存术(1)

留心言谈,人言可怕-“借招”生存术(1)

【摘要】:古人以“众口烁金,积毁销骨”来说明人言之可畏。费城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他杀死了一个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从容自若,安心地织自己的布。过了一阵子,又跑过一个人告诉她:“曾子的确杀人了!”

古人以“众口烁金,积毁销骨”来说明人言之可畏。事实上确是如此。舆论,也就是消息的口头传播容易导致谬误,在不知不觉中将事物的本来面目遮掩,将好人说成坏人,将好事说成坏事,将假事说成真事。

从前,曾子住在鲁国的费城。费城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他杀死了一个人。

一位邻人慌慌张张地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不得了啦,曾参杀人了!”曾子的母亲在窗下织布,神色镇定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仍旧织自己的布。

隔了没有多久,又有一位邻人跑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仍然从容自若,安心地织自己的布。

过了一阵子,又跑过一个人告诉她:“曾子的确杀人了!”曾子的母亲果真害怕起来,立刻丢掉梭子,走下织布机,越墙逃跑了。

曾子是孔子有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他的学问和品德,从古至今为人们学习的楷模。提起曾子,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的那种严格的治学精神,为人处世的诚信态度,给后世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家里对待母亲,也以孝行而闻名。了解儿子的莫过于母亲,对于曾参的品格,做母亲的应该知道得很清楚。但是,有三个人跑来说她儿子杀了人,她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谎言重复三遍,也会变成真理”。流言蜚语能够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阅读了这篇故事,不由使人又联想起“丁公凿井”的故事来。

相传春秋时候,宋国有个姓丁的居民,家里面没有水井,经常一个人到别人家去打水。后来,他家凿了一眼井,节省下了一个劳力。因此,他就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他说话的人就对别的人说:“丁公穿井得一人。”城中的人都这样传说,后来传到国君那里,国君以为是丁公打井的时候打出一个人来,便非常好奇,派人来问丁公。丁公说:“我是说省下来一个劳力,而不是说从井中得到一个人!”

以上这两个故事都向我们说明,流言不可信,对于那些街谈巷议的事情,不要信以为真,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同样,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要被他人的议论所左右,不要人云亦云,而是应该从不断的接触中、从自己的调查中得出正确的观点。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是个善于治理国家的贤明君主。有一次,他向朝中大臣询问地方官员的优劣。许多大臣都说:“最好的地方官是掌管阿城(山东阳谷县一带)的大夫,最差的莫过于掌管即墨城(山东平度县一带)的大夫。退朝后,他又询问了身边的侍从,他们也这样说。

齐威王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都是这样说呢?于是派人去调查再做结论。调查情况的人回来之后,齐威王心里有了数,决定从这件事开始,好好整顿朝政。

几天后,阿大夫和即墨大夫被召到京城,大家都认为即墨大夫这回要倒霉了。那些夸阿大夫的人也暗自高兴。

这天,所有的大臣被召到大殿,齐威王命人在门口准备一口大锅,锅里的水烧得沸腾,大殿上一片紧张肃穆的气氛。

齐王将即墨大夫叫到跟前说:“你自己说,即墨城治理得怎样?”

即墨大夫跪下说:“臣才力不及,尽职不够,甘愿受惩罚。”并列举了自己犯过的错误和不足。最后希望这次整顿朝政以他为例,严加惩罚,使全国都知道赏罚分明,再不敢懈怠。

齐威王说:“你的建议不错。今天我惩罚的不是你,相反还要奖励你。”

所有大臣听了都大吃一惊。齐威王接着说:“自你到了即墨,每天都有人说你的不是,好像非杀你才解气。可我派人去一查,发现即墨城一片欣欣向荣,百姓丰衣足食,大小官员尽心守职。当然,你也犯了些错误,刚才你也老实地承认了,但你唯一没有认识到的‘错误’就是没花钱买通朝中的大臣,没同他们搞好私人关系,所以没人说你的好话。由此看来,你是个诚实忠厚、一心为公的人。今天,我再封给你万户领地,作为对你的奖赏。”

随后,齐威王沉下脸,大喝一声:“阿大夫,你知罪吗?”

阿大夫吓得瘫倒在地,磕头如捣蒜。齐威王说:“我这儿天天有人夸你是个大好的人,把我的耳根都磨出茧来了。可我派人去查,才知道你是个最无耻的家伙。阿城土地荒芜,百姓饥寒交迫,而你和部下整天吃喝玩乐。赵国攻打鄄城,你不发兵救援;卫国侵略边境,你竟不知道。可你却花大钱买通了我的左右、大臣们,让他们尽量为你说好话,像你这样的败类,不杀你,怎么能整顿朝纲!来人,把他给我烹了!”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位明君。他的优点就是他并不轻信左右、大臣们的话,而是让事实来说明一切,靠自己的调查,分辨出了忠奸。德国的歌德说:“倘若有人四处张扬我的短处,即使他是我的一个仆人,也成了我的主人。”由此可以看出流言具有多么大的威力,但是“流言止于智者”,一个人只要明白了“人言可畏”这一点,在对待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去验证,少去轻信,那么,各种谣言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