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考察律例中的特别“不应为”律规定,较之唐律则变动颇多。这一变化打断了从唐至清特别“不应为”律数量逐渐增长的趋势。剩余未与律例重合的31条特别“不应为”律私家律注,在明代后期颁行的条例中未见踪迹。因此,笔者认为“不应为”律这部分未被官方认可的私家律注,不应被看作是明代律例中的特别“不应为”律,而仅是明代律学家对于“不应为”律司法适用的个人看法。......
2023-08-12
2016年古代船舶研究论文数量不多。袁晓春的《登州港外来海洋文化遗产——蓬莱高丽古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第2期)论述了古代中韩造船技术交流,探讨了古船保护和复原的若干课题。王晓楠、袁晓春、张俊杰的《登州港明朝紫檀木舵杆与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2016年第2期)聚焦于1984年登州港(蓬莱水城)发现的明代“永乐十年”铭紫檀舵杆,认为这件舵杆应是以郑和船队带回的紫檀材料制成的,文章作者还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远洋航海活动拓宽了明代造船的取材范围,一些优质硬木的使用提升了船舶质量。何国卫的《“小白礁1号”考古认知》(《首届“港通天下”国际港口文化论坛参会论文资料汇编》,2016年)通过研究提出,“小白礁1号”的建造者应为中国船匠,建造地则在东南亚,而使用者可能是中国船民。
古代航海研究方面,梁迅的《中国明代航海图特色探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分析了明代航海图中包含的针路、航海术、航海仪器等信息,梁迅论文概括说:“中国明代航海图闻名世界,迄今发现的明初‘海道指南图’汇集了千年来南粮北运航线的翔实资料;‘郑和航海图’展示了中国古航海与航海图的鼎盛风貌,首次公开了跨越亚非欧洲际间的14条航线写景图,以及牵星技术成功应用于远洋导航先例,并继承发展了汉代以来所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宣扬了以文化交流与特产贸易为主要目的中外交往传统;南海天书‘更路簿’记录了中国历代渔民用生命所换来的航海指南;‘琉球过海图’代表了中国古代航海家曾经越洋过海先后到达琉球、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东方航海‘针路’(指南针定向)面貌;‘雪尔登中国地图’的航海总图功能,完善了明代航海图系列。”文章还系统论述了中国明代航海图的内容特色和技术特色。
有关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6)的文章
若考察律例中的特别“不应为”律规定,较之唐律则变动颇多。这一变化打断了从唐至清特别“不应为”律数量逐渐增长的趋势。剩余未与律例重合的31条特别“不应为”律私家律注,在明代后期颁行的条例中未见踪迹。因此,笔者认为“不应为”律这部分未被官方认可的私家律注,不应被看作是明代律例中的特别“不应为”律,而仅是明代律学家对于“不应为”律司法适用的个人看法。......
2023-08-12
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这些都充分说明元朝造船能力之强。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即是沙船中的佼佼者。总之,在经过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两个发展高峰以后,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
2024-01-25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几乎妇孺皆知。可见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影响确实巨大。从壮年至晚年,以近30年的时间,终于在1578年编写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中国医药学史上的皇皇巨著。《本草纲目》共52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本草纲目》书影《本草纲目》共收载历代经验药方11095个,其中8160个是李时珍亲手搜集的,实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刊行后在国内外均引起普遍重视。......
2023-08-20
早期的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禹为了指挥治水工程,需要造一只大型的独木舟。禹乘坐这艘独木舟指挥治水工程,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洪水。在我国各地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的独木舟已达20多只。除了由两只船体构成的舫外,在历史上还出现过由多只船体构成的船只。这种船行驶平稳,上面可以建造庐舍,成为统治阶级出游时候的专用船。木板船航行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的抗风能力较差。......
2024-01-25
地理环境研究不仅关注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也关注与其相关的人文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希罗多德对于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写出了历史巨著《历史》。那么,与古车密切相关的中国交通地理环境又是怎样的呢?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间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从殷商的废墟地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用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2023-07-31
明代,木氏土司向北拓展,一度控制了昌都以南的巴塘、理塘、稻城的藏区,“徙摩些戍焉”,通过“移民实边”政策,“麽些文化输至吐蕃者亦有之”[15]。[21]元明以来,木氏土司及后来的管理者采用的纳西族军政合一制度——“木瓜”“本孙”制度在康区推行,也是纳西文化对藏区影响的表现。清代木氏土司在康区衰败,“木瓜没有因为木氏土司的失败而从藏区消失”[22]。......
2023-09-18
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将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推向了高峰,不但船舶数量众多、船型丰富,而且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设备也比较完善,使我国航海事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宋代造船厂遍布全国,以华中及华中以南各省为多,浙江温州、明州是较大的造船中心。元丰元年,明州制造的两艘“神舟”,一名“凌虚安济致远”,一名“灵飞顺济”,都是万斛之船。水密舱技术是宋代海船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标志。......
2023-08-19
铁塔、铜塔、铜殿等金属建筑以及铁醮炉的流行是其直接反映。咸阳千佛铁塔是真正的能够容纳人在内部活动的铁塔。铜塔虽然在明代集中出现,但并未像铁塔一样在结构和空间上有重大突破,大部分案例保持了经幢的规模和功能,并有进一步向陈设发展的趋势,本身难以称为建筑。这里所说明代集中出现的铜塔,指的是规模至少与人体尺度相当的构筑物、工程体。......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