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和框架-以统计问题为线索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和框架-以统计问题为线索

【摘要】:根据数据分析观念内涵形成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之后,建议教师构建以统计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框架,找准教学重点。统计问题必须符合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以统计问题为线索,综观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不难发现:随着统计问题类型的变化,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描述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的方法都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拓宽学生视野,助力形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根据数据分析观念内涵形成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之后,建议教师构建以统计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框架,找准教学重点。

统计问题必须符合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回答问题时要基于数据,二是问题没有确定性的答案,是一种或然性的答案。

以统计问题为线索,综观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不难发现:随着统计问题类型的变化,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描述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的方法都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是类似需要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样的统计问题,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即可;如果需要知道连续时间里的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好;如果需要清楚地表示出各个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占比则要用扇形统计图;如果想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就可能要用到表示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等等。

因此,建议教师按照这样的框架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即明确统计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数据进行判断。

这样的做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的教学提供了实际的背景支持,有助于解决片面地将统计教学等同于画图、制表等技能操作的问题,有助于师生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更好地表示数据、分析数据、解决统计问题上。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日常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不同领域中应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让学生赏析。拓宽学生视野,助力形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案例《分类与整理》中教师通过介绍潮汐车道,吸引学生注意到分类可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统计初步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