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与计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掌握“一”,再推及到“几”是学习常见的量的基本逻辑。当然,这里的“一”(标准)并不局限在标准的计量单位,特别是“常见的量”教学的起始阶段。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能突出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世界上的所有标准都是人为制订的。......
2023-08-11
1.1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1]
数据不是我们传统上理解的狭义的数字,比如,一列数23.5、24、24.6等,其本身并不是我们“数据分析”所指的数据,但是,当我们对这些数赋予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的关系等具体含义,比如,用这些数字表示某周的温度变化以后,我们把这类赋予客观事物属性的数字称为“数字型数据”,而言语、信号、图像等则属于“非数字型数据”。
1.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另一种是推断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通过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图形表示等来刻画数据。推断性统计分析是指利用样本的数据去推断总体的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已有经验的事物推断未曾经验的事物。
1.3 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据分析观念”表述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这一表述点明了两层意思。第一,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第二,点明了数据分析观念的三个重要方面的要求: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2]。
1.3.1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这个方面的要求指向数据的意识和对数据的感悟。通过统计教学要让学生能想到用数据,愿意用数据,知道他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信息。同时还指出了发展学生数据意识和感悟的途径是让学生经历从问题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提取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
1.3.2 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数据分析观念第二方面的内涵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它指出统计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据分析方法正确的评价观。“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推断数据产生的背景,即便是同样的数据,也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推断,给出不同的推断结果。”[3]对数据分析方法的评价标准不是“对、错”而是“好、坏”。因此,选择哪种分析方法应该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而且应该保持追求更好的数据分析方法的意识。
1.3.3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怎么理解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呢?生活中有些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被称为确定性现象。还有一些现象是不一定的,被称为不确定现象,也叫作随机现象。对于随机现象来说,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观察,所得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而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其结果又具有统计规律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据的随机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相关内容时,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每次收集到的数据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无论哪种结果发生过多少次,下一次的结果仍然不能确定),又要让学生看到当数据足够多时会呈现出规律,也就是要体会从不确定事件中收集的数据“既蕴含着规律,又有例外”。
数据分析观念的三个重要方面都与统计问题密切相关,彼此之间相互交融。对它们的学习安排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数据分析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在数据分析活动中落实。
量与计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掌握“一”,再推及到“几”是学习常见的量的基本逻辑。当然,这里的“一”(标准)并不局限在标准的计量单位,特别是“常见的量”教学的起始阶段。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能突出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世界上的所有标准都是人为制订的。......
2023-08-11
数学抽象是指从研究对象或问题中抽取出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而舍弃其他属性对其进行考察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数感和符号意识都是数学抽象的重要表现。本部分从内涵解读、价值解读、教学表现三个方面对数学抽象进行解读。根据上述内容的学习,您认为“数学抽象”的价值有哪些?......
2023-08-0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3-07-27
)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画一个“√”,提问:这里的一个“√”表示什么?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并记录。(一个记号只能表示一个人,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表示男的人数的“√”与表示女的人数的“√”要尽量对齐,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男的和女的各有多少人。......
2023-08-11
案例SJ-1-1:《从分类出发为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推开一扇窗》本案例要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教学内容分析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例2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2023-08-07
聚焦于数的运算这一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具有哪些相应的教学表现呢?这也足以说明中国灿烂的数学文化。掌握算理本身就是运算能力的表现,没有算理支撑的算法就是无本之木,沙中建塔。两种解答谈不上好与坏,但是从数学运算的角度分析,第二名学生更体现出灵活的“运算能力”。......
2023-08-07
◆学科维度在小学数学的内容体系中,整数知识可以概括为4个基本方面:数的意义、计数方法、数的表示法和基本性质。从学科维度透析整数这4个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我们从内容本质和建构特点上对其进行归纳比较,梳理其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更深入,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更透彻。对于相同的物品,人们很容易分辨其数量的多与少。......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