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读莫言《白狗秋千架》有感

读莫言《白狗秋千架》有感

【摘要】:读完《白狗秋千架》,心里沉沉的,绝没有一丝“暖”的感觉。尽管暖的眼残是“男”间接造成的。但我们不难看出,“男”的这种自责与愧疚,只是一个伪善灵魂求得宽恕的自私表示。“男”只是偶尔的良心发现,他的伪善的愧怍是在救赎自己的灵魂。要知道,“男”的这一“伪善”将会给暖带去更大的悲哀和更多的不幸。因此,《白狗秋千架》诉说的只是一个伪善灵魂对一个曾经被他伤害过的不幸者的愧怍。

读完《白狗秋千架》,心里沉沉的,绝没有一丝“暖”的感觉。小说中暖的故事是悲凉的,暖的命运是悲惨的。她经历了两次所谓的爱情,但都失败了。如果说第一次是蔡队长欺骗了她,那么第二次则更让人心酸。是的,她本可以获得和小说男主人公(以下简称“男”)的爱情,但一次意外却让她自卑自闭,她认为自己破了相,配不上“男”了,于是“故意不回信”,她“只叫一人寒,不叫二人单”。无疑,这是她的纯朴善良,这是她的自知自觉,更是北方朴实的乡下人特有的“自卑”和“窝囊”。关于这方面,在这里我不想多说。在此,我只想说一说“男”,说一说由“男”引发的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我们知道,暖是一个“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的乡村女孩。她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美好憧憬,她热爱生活,她喜欢唱歌,她像那个时代所有乡村少女一样羡慕军人,爱慕解放军。她被路过她们村庄的一个解放军蔡队长吸引。这个蔡队长是部队宣传队队长,能歌善舞,英俊潇洒,又住在暖的家里,情窦初开的暖生出爱的情愫是再自然不过的。暖天真善良,她对蔡队长许诺的“年底征兵时”把她带到部队去深信不疑,她更是始终坚信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亲了她的头的蔡队长,“他是真心实意喜欢我”。但现实就是“现实”,最终,蔡队长没有把她带去部队,更没有娶她为妻。

再说说暖与“男”的所谓爱情,小说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述它。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男”还是很喜欢暖的,因为她“那花蕾般的胸脯,经常让我心跳”,而且“男”上了大学后,还给暖写信。而暖呢?自然也是喜欢“男”的,因为她曾对“男”说过“他不要我,我再嫁给你”,因为她也没有拒绝“男”在晚上单独与她一起荡秋千的邀请。也许如果没有这一次荡秋千的意外致残,暖就会如愿地嫁给“男”,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结果真的会如此吗?我认为,即便暖不出那次意外,不瞎了一只眼,“男”最终也不会娶暖的。因为,自从“男”上了大学,在城里工作后,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会表现在生活上、语言上、心灵上,还有观念和追求等各个方面。更何况,暖还是一个瞎了一只眼的乡下姑娘呢?尽管暖的眼残是“男”间接造成的。而这些差距以及“鱼找鱼,虾找虾”的根深蒂固的世俗观念,绝不是凭哪个人一时的冲动或是惊世骇俗的勇气所能抹平和冲破的。“男”同样不行。因此,“男”与暖之间的爱情注定是无果的,甚至是悲剧性的。当然,如若没有那次秋千架上的意外,暖的命运也肯定没有如此悲惨:嫁给了一个粗俗凶狠的哑巴,生了三个同样哑巴的儿子,还要整天干着牛马一样的活儿。而功成名就后遵从父命回到故乡看一看的“男”偶遇了暖,暖的处境比“男”想象的悲苦得多,因此,“男”的自责、愧疚便随之而来,并随着对暖的境况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但我们不难看出,“男”的这种自责与愧疚,只是一个伪善灵魂求得宽恕的自私表示。不是吗?“男”这次回到故乡,并不是为了暖,甚至他至今连暖的这么悲惨的遭遇都似乎是一无所知。遇见暖,只是个偶然,甚至是个意外;而之后去暖家探望暖,更是“男”良心的不安和意欲自我救赎的心理驱使。因为“男”清楚知道,暖的残疾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而自己却从未因此承担过任何责任,哪怕是经济上的。如果我说“男”目前对暖的怜悯和“关心”,是一个快要当上大学讲师的幸运者对一个生活和精神都无限痛苦的不幸者的炫耀,有些过分,但这种没有任何实在意义的怜悯和“关心”是一种“伪善”,那简直是一定的。不是吗?他除了买几块小糖给暖的三个哑巴孩子吃,还能为暖多做些什么呢?他能舍弃城里舒适高雅的生活回乡下和暖一起种地吗?他能和送了自己“系列手绢”的未婚妻分手而重新选择暖吗?他又能不顾一切地答应暖的“借种”请求帮她生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吗?不能,他一样都做不到!是的,生活很现实,在没有“面包”、没有对等条件的前提下,爱情只能是空谈;同时,环境也在改变着每一个人,在灯红酒绿的城市,质朴和纯真似乎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男”只是偶尔的良心发现,他的伪善的愧怍是在救赎自己的灵魂。即便是想象力异常丰富的剧作家秋实,也没有在他根据《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中,剥去“男”(电影中称“井河”)伪善的外衣,尽管秋实借电影给了包括哑巴在内的更多人以朴实和善良,尽管秋实违背了莫言更加贴近生活和人性本真的述说,而冒着给更多人披上善良外衣的嫌疑。

要怜悯,要关心,要愧怍,就要拿出更有用、更实际的行动,试问,“男”能吗?敢吗?行吗?要知道,“男”的这一“伪善”将会给暖带去更大的悲哀和更多的不幸。那他还假惺惺的干什么呢?他的言行只会令人生厌,让人觉得他更加“伪善”。因此,《白狗秋千架》诉说的只是一个伪善灵魂对一个曾经被他伤害过的不幸者的愧怍。其实,这种伪善的愧怍世上有的是,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对刘巧珍的愧怍亦当如是。而这种愧怍真的不比直接残害百姓的恶的人行为好多少,至少我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