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杏花桃李一处开》描绘塞外壮丽风光的绝唱!

《杏花桃李一处开》描绘塞外壮丽风光的绝唱!

【摘要】:诗人作为一名使臣,单车独往何处呢?到了边塞萧关,却没有见到都护,骑马的侦察兵告知:都护将官正在燕然前线。更值得一提的是,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描绘塞外壮丽风光的千古绝唱。其中情味,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诗人作为一名使臣,单车独往何处呢?过了甘肃居延,不觉感慨万千。眼前,那随风而去的蓬草,那振翅北翔的归雁,不正是漂流异地出使边塞的自己吗?放眼望去,那浩瀚无垠的大沙漠没有山峦林木,只有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直上云天;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承托着圆圆的落日,是那样地雄浑壮美。到了边塞萧关,却没有见到都护,骑马的侦察兵告知:都护将官正在燕然前线。

显然,从字面上读懂这首诗并不难,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其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妙之处,则须慢慢读来,细细品味。笔者以为:其艺术特色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叙事简洁,扣题很紧。出塞远征,万里行程,诗人只用“过”“出”“入”轻轻带过,而正扣“使”字,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既切“至”字,又见“塞上”,即“萧关”。

二、即景设喻,借景抒情。诗人出塞,正值春天,途中那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勾起了诗人的情思:自己出使边塞,漂流异地,不正恰似这飞蓬、归雁吗?诗人即景设喻,顺手拈来,借景抒情,巧妙自然。

三、平中见奇,“红楼”有证。更值得一提的是,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描绘塞外壮丽风光的千古绝唱。它虽近乎白描,但却抓住了沙漠中最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把开阔的画面、雄浑的意境、深切的感受描写得真切而自然。诗人用“孤”和“落”把自己孤寂失意的情绪巧妙地融入边塞大漠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又用“直”和“圆”把自己和读者从感伤之中拉了回来,使人不仅领略了边塞劲拔、坚毅之壮美,而且感受到落日的亲切与温情。正所谓:平中见奇。其中情味,只可意会,很难言传。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借香菱之口道出了对这两句诗的高超艺术的赞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本文原发表于《阅读与鉴赏》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