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井冈山精神的历史条件引发的改变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条件引发的改变

【摘要】:井冈山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朱毛红军上山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发,尽扫阴霾,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军民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1、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领导,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决定条件。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井冈山上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它们之中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党和国家、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朱德;有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元帅彭德怀;有文韬武略的元帅、外交家陈毅;他们之中有建国后荣赝元帅军衔5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数十人,有不少人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他们之中还有少数以千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正是这一批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洞察国内外风云,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井冈山根据地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使根据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引导中国革命在危难中一步步走向胜利。正是在这个条件下,一种完全适应斗争形势需要的精神风貌才能孕育和产生。

2、广大军民的优秀品质,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内在因素。

湘赣边界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和农民武装暴动。大革命失败后,边界军民并没有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而屈服,他们多次举行暴动,坚持开展武装斗争。朱毛红军上山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发,尽扫阴霾,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军民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尽管当时武装斗争非常的激烈和残酷,却激发出广大军民万死不辞、一往无前的奋斗意志。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井冈山军民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粉碎了江西敌人的4次“进剿”,湘赣两省敌军的3次联合“会剿”,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这两次重大的挫折,大小战斗近百次,平均数天一次。在粉碎敌人军进攻的同时,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破了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使井冈山的斗争得以坚持和发展。正是广大军民的这些优秀品质,升华为一种新型的革命精神。

3、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客观原因。

自然环境是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又必然会对塑造人们心理、气质、观念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山川不同,风格迥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井冈山根据地高山和丘陵占全境总面积的85%,红军的作战、行军、发动群众、建党建政、休养生息,无一离得开山区。连绵不尽的群山和崎岖蜿蜒的小道,率先向红军指战员发起了挑战。经济落后,生活艰苦,更锤炼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信仰、胆略、气概和毅力。可以说每个人上山之始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精神生活之艰苦。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工作、生活,红军战士们赢得了挑战的胜利,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由对大山的畏惧到打仗能爬山,再到热爱井冈山;由缺油少盐,南瓜充饥的窘迫到高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豪迈歌谣,便是他们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最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