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健康成长、实现理想愿望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二)艰苦奋斗是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和素质。而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是革命军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职业要求。......
2023-08-07
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使用和消耗社会产品的过程。从性质上讲,它可以分为使用和消耗生产资料的生产消费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从形式上看,它可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从范围上说,它又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我们这里所要讲的,是指个人生活消费。个人生活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与家庭、社会消费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第二步,正在向第三步即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却由此滋生了贪图享乐的思想,讲排场、摆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受这股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享受、盲目超前消费等现象开始在部队出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澄清在消费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消费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进行合理正当的消费。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消费是一个重大问题
有的同志说,过去家里穷,想花没有钱,现在富裕了,吃好、穿好、玩好、住好是应该的。也有的人认为,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是生活小节,多花点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用不着别人操心。事实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消费,决不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建设以及个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国情。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把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就我国而言,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文化相对落后,人口多,底子薄,建国50年来经济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现阶段我们的最大国情。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底子薄,目前正处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祟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如果离开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去奢谈高消费,甚至只讲消费不讲积累,就会影响国民经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即使到了下个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到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毛泽东邓小平著作土兵读本》第盟3页)。
2.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军情。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是一种普遍现象,军营从来就不是高消费和舒适享乐的场所。这首先是因为军队多数是驻守在比较偏僻艰苦的地方,根本谈不上舒适和享受。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里有祖国的安全利益,就应该到哪里去设防和战斗,去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舒适、享受、奢侈、豪华,都与真正的军人无缘,选择了军人这一职业,就必须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其次,吃苦耐劳精神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贪图安逸不是军人应有的思想和作风。古罗马军团的衰败,满清“八旗军”的颓废,国民党军队的骄奢淫逸,等等,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不愿吃苦耐劳而养尊处优的军队,都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必将被战争舞台所无情淘汰;只有勇于吃苦,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部队,才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战争的宠儿。再次,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惟一宗旨,这就决定了我军官兵不能脱离群众去追求高消费。作为人民的子弟兵,要以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所以邓小平提出“军队要忍耐”。如果我们不自觉“忍耐”,而去讲究吃喝玩乐,追求享受安逸,那就违背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会影响军队建设,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家情。一个人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且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这些年来,官兵的家庭生活是比过去富裕了,但真正率先致富、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还不多,绝大多数还是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大款”毕竟是极少数。城镇籍的官兵家庭大多数是“工薪阶层”,靠父母的工资供养全家。农村籍的官兵不少家乡经济还不发达,收入水平还不高。就战土本人而言,每月只有几十元津贴,只能保证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果大手大脚就只有向父母伸手要。应该懂得,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的,即便有一点积蓄,也是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应该体谅父母的难处,不要给父母增加负担和压力。仔细想想,大家都是凹来岁的堂堂男子汉,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难道就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吗?
(二)自觉抵制错误消费观的影响
一个人如何进行生活消费,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近些年来,盲目超前消费之风之所以在部队滋长蔓延,除了受社会环境影响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同志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因此,要克服盲目消费的现象,首先必须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自觉抵制错误消费观的影响。从当前部队的思想反映看,应该着重认清以下三个问题:
1.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喝。时下社会上盛行的一种处世态度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主张及时行乐,因而挥金如土、穷奢极欲。显然,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因为仅仅把“吃喝”二字作为人生的目的,是对人的本质的歪曲,纯粹为吃喝而活着的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不仅有吃喝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这就说明,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物质的、精神的贡献。如果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吃喝,那就显得太渺小了。
2.自己的钱也应该合理使用。“钱是我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这种说法对不对?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应当肯定,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金钱,个人当然拥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但是花自己的钱也应当节制,不能想花就花,任意挥霍。而且,究竟怎么花钱,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一部分人富了,腰包鼓了,出现了一些被称之为“大款”“富婆”的人。他们中的确有一些人自恃钱多而摆阔斗富、挥金如土。上餐馆,仅仅一个菜就花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下舞厅,为了“听歌”而竞相叫价,为的是博得众人的羡慕和小姐的“另眼相看”;还有的把钱花在赌博、吸毒、膘娟上,更有甚者比撕人民币,丧事烧真钱,等等。这种“高消费”所反映出来的是思想空虚、道德沦丧、精神愚昧,不仅不值得我们羡慕,相反应该受到世人的鄙视。而也有这样一些富有者,将钱用来为社会作贡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在农村,他们扶贫帮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希望工程”、抢险救灾,他们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受到了政府褒奖和人民群众的赞赏。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李向群,来自海南特区,家有资产数百万,人伍前又是一个收人颇丰的小老板。入伍后,他也曾有过有钱就拼命花的想法,后来,经过军营生活的熏陶,他逐渐放弃了错误的想法,不仅将带来的钱存了起来,即使是每月的津贴费也计划着花,剩余部分全都存起来,用于资助有困难的战友和受灾的群众。在他牺牲后,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了他的每月生活开支:牙膏:1.5元,香皂:2元,洗衣粉:1.5元,卫生纸:1.5元,其他:3.5元。这就是一位富家子弟为自己制定的每月开支10元的计划。灯不拨不亮,账不算不明。指导员胡纯林在广泛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为李向群算了一笔账:当兵20个月,总共领津贴费830元,人伍时带来900元,共计1730元。其中,日常用品每月开支10元,函授学费360元,累计捐款1030元,总共1590元,除此以外的其他开支只有140元。这笔账很快为全连干部战土所知,并迅速传开来,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人都深有感慨地说:“李向群真是个‘贫穷的富家子弟”,。李向群的行动为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金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每一个革命军人,都应以李向群为榜样,管好自己的钱,量人为出,合理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自觉养成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
3.讲排场、摆阔气不是潇洒气派。有的人羡慕社会上那些一掷千金的所谓“大款”,认为他们花钱大方,既潇洒又气派。其实,他们那种挥金如土的消费行为,表面上看是非常气派,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内心世界十分空虚,因此历来为大多数人所鄙视。一位“大款”在参观了苏宁事迹展览后感慨地说,苏宁才是真正的富有者,才叫真正的潇洒,我们这些人除了金钱富有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真正的潇洒、气派和风度,绝不是体现在盲目花钱、挥霍浪费上。有理想有知识,勇于拼搏,事业有成,才是跨世纪青年人的精神风貌。我们革命军人的气派,是以崇高的理想、革命的精神来体现的。它集中表现在训练中英勇顽强的作风上,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发扬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上,表现在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上,表现在对知识、对事业的向往和奋斗上。1993年《解放军报》发表的一篇《当代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军人形象》引起了军地双方青年人的强烈关注。该文指出,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军人形象是:军容严整、举止端庄、谈吐文雅、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等等,认为这才是军营男子汉的气派和风度。而在她们眼里看来,那些吃吃喝喝、花钱大手大脚的军人则“很不顺眼”、“令人厌恶”。可见,一个人潇洒气派在于他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它是以知识和修养为基础,通过言行举止和对社会的贡献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花钱是否阔绰为判断标准的。
(三)树立勤俭节约、合理开支的消费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建国和建军的基本方针。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一定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为此,就要树立勤俭节约、合理开支的消费观,提倡计划用钱,反对盲目花钱;提倡高尚的精神消费,反对低级的挥霍享受。一是计划开支,量入为出。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每月的津贴怎么花,心中要有个小计划。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作出安排,尽量做到精打细算。对必须花的钱,当然不要吝惜;对可花可不花的钱,要少花或不花,力求保证每月收支平衡,并有节余,尽量不要出现“赤字”。二是注意储蓄,保障重点。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把节余的津贴存入银行,既安全、可靠、有利息,又有利于支援国家建设,更便于我们应急时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开支,这对我们每个革命军人都大有益处。有了一定的积蓄,关键时就可以迅速派上用场。如参加函授学习、购买学习用品、捐助受困战友和群众等等。三是努力克服生活陋习。像抽烟,在官兵中比较普遍,这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即便是廉价烟,一包也要二三元,一天抽一包,每月至少要花费五六十元。更不用说盲目攀比讲阔气的比抽名烟、外烟了。另外还有喝酒、赌博等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无论从身心健康还是从节约开支上来看,都应下决心戒除这些不良习惯。四是营造健康合理的“攀比”环境。简单地说,就是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到“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反对讲排场、摆阔气、盲目攀比的风气,把主要精力放在比贡献、比本领、比成长进步上,抵制错误消费观念的影响.
有关跟毛泽东学艰苦奋斗的文章
艰苦奋斗,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健康成长、实现理想愿望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二)艰苦奋斗是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和素质。而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是革命军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职业要求。......
2023-08-07
正因为如此,《艰苦奋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艰苦奋斗是传家宝”,历史的浩渺烟波永远淹没不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芒。一个执政的大党,一支作为专政柱石的军队,丧失艰苦奋斗的本色,贪图安逸享乐,无异于自取灭亡。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社会发展了,条件变化了,艰苦奋斗也要有新的形式。......
2023-08-07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毛泽东当时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七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这对青年毛泽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
2023-08-07
1924年夏,毛泽东与张国焘乘船去香港办事,在船上遇到几个流氓勒索钱财。这句话是毛泽东性格的典型写照,不信邪、勇猛无畏、同命运抗争。毛泽东不畏强暴的刚烈性格,可从下面这一件小事中略见一斑。毛泽东、张国焘受中央委托去香港办事。当时毛泽东三十出头。毛泽东、张国焘搭晚班船起程了。毛泽东找到一个僻静处,解开衣服扣子,让海风吹拂汗津津的胸膛,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张国焘显然是误解了他。......
2023-08-07
在韶山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套较完整的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作为毛泽东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生活账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有助于人们更真切地了解毛泽东的家政家计、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记载时间最早的为1952年,止于1977年1月。在毛泽东看来,浪费是最大的可耻,因此,凡是能节省的就尽量节省,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
2023-08-07
毛泽东意志坚强。毛泽东就座的前排摆放的是单人沙发,套有灰布套。毛泽东是很容易人戏的,用现在的话讲,叫进入角色。毛泽东却丝毫没有责怪李银桥的意思,他甚至毫无感觉掉裤子。给李银桥印象深刻的毛泽东的第二次哭,其实是互有联系的多次哭。毛泽东特别阐述了搞好社会调查的方法、态度和意义。毛泽东为了解全国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农村的真实情况,要求警卫他的一中队“要搞成五湖四海”。......
2023-08-07
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孩子忍不住想要逃避,这是人之常情。不得不说,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让孩子爱上学习,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加可怕的体验。当女孩不想去上学时,父母正确的做法不是逼迫女孩上学,而是端正女孩对于学习的态度,帮助女孩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如果父母对她们的处理方式不当,就会导致她们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所以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处理好女孩厌学的问题。......
2023-11-19
然而西柏坡人民没有气馁、没有怨言,而是在村委会及党支部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战争年代,党中央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保存并壮大了自己,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解放后,再次凭借艰苦奋斗,西柏坡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们已失去了上进心,已经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勇气,失去了革命意志。艰苦奋斗多次被重提,艰苦奋斗的旗帜再一次高高飘扬。......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