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的性别观念与秩序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的性别观念与秩序

【摘要】:经过多年发展,以性别为基本维度的文化研究已成为具有革新精神的主流理论思潮。但是,也有部分影片积极打破传统性别秩序,赋予女性以主动性和话语权,为构建平等的两性地位、传递先进的性别文化意识做出了贡献。本节主要通过对中国魔幻电影人物形象、叙事模式的分析,总结其反映的性别观点,探究其构建的性别秩序。

20世纪下半叶,以性别为基点的文化分析成为学界的新兴趋势之一,这一思潮先后从精神分析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和符号学等领域吸取了养分,最终在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中发展成熟。性别研究大大拓展了文化研究的视野,如英国学者格雷姆·特纳所指出的,随着性别研究的产生,“文化研究内部出现了一些新的争论:围绕着消费和快感机能的论争、围绕着对能动性和电视观众的调查的论争,以及围绕着身份、性征和身体这些广泛主题领域的争论等”[24]。经过多年发展,以性别为基本维度的文化研究已成为具有革新精神的主流理论思潮。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伯明翰学派的研究者们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两性关系的不对等,相较于拥有话语权的男性,女性却是被遮蔽的、边缘化的、从属的。这种从属性“并不是单方面的,或某一领域的从属,而是全面性的,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或者说,女性从属是‘结构性’的”[25],为后来的性别研究奠定了基调。

20世纪70年代起,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逐渐兴起,以劳拉·穆尔维为代表的相关学者,对影片文本中体现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文本背后折射出的系统机制进行了全面探究,指出“传统的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作为男权文化制度的产物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对女性形象的遮蔽”[26]。针对女性在电影文本中的存在方式,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指出了四点结论:“1.女性是被典型化了的;2.女性是符号;3.女性是缺乏;4.女性是‘社会建构’的。”[27]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者对电影中女性的话语、身体、欲望等潜意识层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电影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本质,呼吁反映女性真实的情感状态及需求,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及问题,消解男性话语霸权。

对于中国魔幻电影而言,性别批评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由于背景大多设置在古代,并由神话传说古典文学等传统文本改编而来,魔幻电影中遗留了大量“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话语,部分影片的画面和叙事中充满了性别成见,包括对女性“观赏性”的建构、女性内在主体价值的缺失、男性作为话语中心、对男权秩序的强调等。但是,也有部分影片积极打破传统性别秩序,赋予女性以主动性和话语权,为构建平等的两性地位、传递先进的性别文化意识做出了贡献。

本节主要通过对中国魔幻电影人物形象、叙事模式的分析,总结其反映的性别观点,探究其构建的性别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