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处理人我关系的准则,从孔孟开始便成为道德价值的核心。这些围绕“仁”而衍生出的伦理观念,都是中国魔幻电影近年来的常见主题。如《捉妖记》中的宋天荫、《西游降魔篇》中的陈玄奘、《无极》中的昆仑等,他们都不是“高大全”的人物,也并未把自己放在救世主的角色中,他们仁爱理念的体现,主要出自人性中的善良和恻隐。......
2023-08-07
所谓“他者”,是一个相对于“我者”而形成的概念,是“我者”之外一切事物的集合。“凡是外在于自我的存在,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可看见还是不可看见,可感知还是不可感知,都可以被称为他者。”[3]
他者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相关表述可追溯至柏拉图的《对话录》和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此后,他者的概念被普遍运用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包含了文化、政治、社会等多重意义的综合性概念。在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中,他者的概念似乎并未得到特别的凸显,但其内涵始终暗含于许多学者的研究脉络之中,并与身份、种族、话语、表征、编码等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就与他者理论关系密切,斯图亚特·霍尔则在对意识形态表征的分析中探讨了他者身份的形成。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他者含义固然广泛,但本节写作的目的并非要围绕他者概念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相反,只是有针对性地,以魔幻文化中一种最典型、最特殊的他者为对象进行分析,以透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观念。这种他者就是妖魔精魅等非人的异类。
作为一种虚构的他者符号,妖魔精魅是在历史、文化进程中被人为建构出来的,是人类认识世界、认同自我的重要步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被恐惧、排斥、边缘化,成为许多神话传说、文学故事中的假想敌。在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妖魔精魅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从观念步入“现实”,由文字性的抽象描述转化为具象的影像实体,直截了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整体来看,它们的形象仍是负面的、异化的,呈现鲜明的他者特质,但也有部分影片突破传统,通过造型的转换、叙事的反转和主题的重构,对他者进行了解构。
有关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研究的文章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处理人我关系的准则,从孔孟开始便成为道德价值的核心。这些围绕“仁”而衍生出的伦理观念,都是中国魔幻电影近年来的常见主题。如《捉妖记》中的宋天荫、《西游降魔篇》中的陈玄奘、《无极》中的昆仑等,他们都不是“高大全”的人物,也并未把自己放在救世主的角色中,他们仁爱理念的体现,主要出自人性中的善良和恻隐。......
2023-08-07
而在魔幻电影中,场景奇观主要是虚拟性的场景,或是实景经过拼接合成,或干脆完全由数字技术所搭建,营造出一个个德波所说的异质化“景观社会”。在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动作奇观从传统的武打功夫升级为武打与超能法术的结合体,加上种类繁多的法器、法宝,使动作场面更宏大,表现力更丰富,视觉刺激性更强烈。......
2023-08-07
在中国,文学对神话的吸收可以追溯至《诗经》《楚辞》,此后的历朝历代,如汉代的辞赋、六朝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代的戏曲、明清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地取材于神话,中国近现代的魔幻小说如《蜀山剑侠传》等,更是大量地运用了本土的神话素材,为故事增添了奇异的光彩。相比于神话崇高、宏大的“神格”,民间传说诙谐、质朴,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2023-08-07
在前文中,我们梳理了妖魔鬼怪等想象中的异类在历史发展中的“他者化”历程,以及“他者”形象在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的呈现。但不可忽视的是,近些年来,魔幻电影中妖类的“他者”身份日益出现了消解的趋势,传统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立体、更符合现代人观念的崭新形象。不过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唯美化的女妖,还是无害化的童妖,都是作为男权社会中的他者形象存在的,是等待电影主体保护、拯救的客体对象。......
2023-08-07
综观2000年至今的数十部中国魔幻电影,改编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故事的翻拍率和题材的重复度很高。改编纵然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段,但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的改编比例明显高于此前的魔幻电影及同期的其他电影类型,显示了一种保守化的创作倾向。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五花八门的噱头背后,决定电影价值的依然是影片自身的质量,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提升质量才是中国魔幻电影进步的不二法门。......
2023-08-07
(一)可憎可爱之妖妖类是中国魔幻电影中最重要、最鲜活的形象类型之一,也是人们恐惧想象的一个缩影。魔幻电影往往着力塑造美丽的女妖形象,使其与主人公相爱,并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阻力,产生矛盾冲突。除了传统观念中仁爱、向善的神仙,魔幻电影中神的形象主要有以下三类。......
2023-08-07
(一)文化中的他者演变提及人类对妖魔精魅等异类的感受,占据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恐惧、仇恨和厌恶。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尚无法区别主体与客体,自然也就没有自我、他者的分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昌炽,妖类的负面形象进一步加深。总而言之,电影通过造型设计,凸显了妖魔精魅狰狞、怪异的“他者”属性。尤其当象征“他者”的妖类与代表“我者”的正常人类角色处于同一画面时,二者往往形成鲜明的对比。......
2023-08-07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学中,最为核心的特征是对人伦关系的重视。当孙悟空将这些“家人”一一打死时,小善表现出了强烈的痛苦,因为她已经在这种虚假的人伦关系中注入了真实的感情。另一方面,由于身份的特殊,非人类角色大多是相对天然、未经教化的,其对待人伦关系的态度往往有一个从不接受到接受的适应过程,并展现出对传统伦理中不平等关系的反抗。......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