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观念研究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观念研究

【摘要】:艺术创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表达某种观念,而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产品的电影,也是承载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与其他精英艺术形式相比,电影自身的大众性和商业性使其更具有呈现文化观念、传播文化观念的优势。此外,魔幻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根基,也令影片中的文化观念具有了更深层的解读空间。本章将从他者、性别和伦理三个角度出发,对魔幻电影中的文化观念进行阐述。

所谓文化观念,主要指人们在文化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以及对某个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或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从多学科、交叉性的学术立场出发,对社会中的种种文化观念,以及观念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研究和考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创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表达某种观念,而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产品的电影,也是承载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20世纪40年代,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就指出,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人们的观念和心态,折射出一种“集体意向”、“内在冲动”和“心理气候”;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也表示,“人们通常称作‘电影’的东西,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范围广阔而繁复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种在毛斯的意义上的‘总体社会事实’,有如人们所说,它包括有重要的经济与财力问题。它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体”。在文化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再现/表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启示人们电影也是一种文化建构,是对现实世界的有选择、有意味的“再次呈现”。电影文本往往从文化的种种观念、价值、信仰和规范中进行选择,这一取舍的过程就是对观念的呈现——“某些意象和情节线的反复出现或自然化,会对组织性政治和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1]。而且,与其他精英艺术形式相比,电影自身的大众性和商业性使其更具有呈现文化观念、传播文化观念的优势。正如学者陈旭光所指出的:“天生具有平民精神、商业价值和大众传播媒介特性的影视艺术恰恰以其‘无可避免的多重性’使得它能够以其丰富多样的结构和魅力,而为广大平民观众提供参与的机会,成为彻底开放和民主的,能够产生多重意义和舆论导向的公众空间。”[2]

至于魔幻电影,它看似是一种超现实、超逻辑的虚构文本,充满了不着边际的古老想象,而我们看电影时所感受到审美快感,也主要源于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但在更深层次上,想象与现实总是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即便再天马行空的作品也可以具有某种“主题现实主义”,成为当下生活语境的镜像,反映出人们在一些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和观点。此外,魔幻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根基,也令影片中的文化观念具有了更深层的解读空间。

总而言之,文化观念是一个持续更新的动态过程,在魔幻电影中,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等文化观念不断更迭,既有传承发展,也有推陈出新,对抗和冲突时有发生,呈现一种纷繁复杂的局面。本章将从他者、性别和伦理三个角度出发,对魔幻电影中的文化观念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