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研究:魔幻文学的魅力与成熟阶段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研究:魔幻文学的魅力与成熟阶段

【摘要】:长期以来,魔幻文学被视为儿童文学的分支,较少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但这并没有减损童话自身的魔幻魅力。其中,“魔戒”系列被公认为魔幻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标志着魔幻叙事真正步入成熟阶段。因此,西方魔幻作品大多以欧洲的民族神话、史诗传说及哥特文学、骑士文学为基础,回归尚未被现代文明破坏的传统世界。

在西方文坛,魔幻叙事的主要阵地之一是童话。长期以来,魔幻文学被视为儿童文学的分支,较少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但这并没有减损童话自身的魔幻魅力。民间童话,尤其是早期的民间童话,大多充满了异想天开的奇特情节和天马行空的魔法奇迹,其风格之纯粹、幻想之美妙,不仅受到儿童的喜爱,也令许多成年读者沉浸其中,暂时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压力。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童话的本质在于“提供一种想象中实现权力冀望的满足感”[23],其情节往往不受现实规则和道德的约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童话渐渐由口述走向书面创作,故事的现实性和规则性增强。进入20世纪,以刘易斯·卡罗尔、内斯比特为代表的作家们开始将幻想与真实世界结合起来,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味,对魔法的描写也更加审慎。

魔幻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是在20世纪后半叶。在这一时期,许多欧美作家开始创作风格严肃、主题宏大的长篇幻想小说作品,在叙事中纳入神话原型和超自然思维,并从中世纪骑士文学、近现代哥特文学和童话中借鉴了许多成分。20世纪50年代起,以“魔戒”系列、“地海传奇”系列、“时光之轮”系列、“冰与火之歌”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为代表的一批长篇魔幻小说陆续出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影响力。其中,“魔戒”系列被公认为魔幻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标志着魔幻叙事真正步入成熟阶段。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作由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J.R.R.托尔金耗时12年完成,具有许多开创性的意义。

首先,“魔戒”系列完整呈现了“第二世界”的概念,这一概念已成为魔幻叙事的标志性特征。“第二世界”(The Secondary World),也被称为“架空世界”,由托尔金在论文《论童话故事》(On Fairy-Stories)中提出,意为作者在文中所创造的虚构世界。从字义来看,“第二”意味着超越自然规律,与现实保持距离,运用夸张、变形等陌生化手法凸显故事的虚构魅力;而“世界”则强调想象图景的完整和自洽,须建立起一套丰富、完整的符号系统,令观众信服。以“魔戒”系列为例,托尔金对“第二世界”的起源、国家和朝代的更迭、生态和种族的构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中土世界”的历史、语言、文化设定庞大而细致,丰富而雄奇,但并不实际存在,小说中的魔法异能、奇景怪兽均为作者想象力的产物,是其主体意识的集中呈现。在某种意义上,“第二世界”是魔幻叙事区别于其他叙事类型的首要因素,“第二世界”的完善程度,将最终决定魔幻作品的质量和水准。

其次,“魔戒”系列的“第二世界”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对文化和传统的呈现,是魔幻叙事区别于其他幻想类作品的重要标准。“第二世界”固然是作者的主观创造,但必须取源于文化,植根于历史,“承载或体现人类往昔的文化或文明精神”(托尔金语)。因此,西方魔幻作品大多以欧洲的民族神话、史诗传说及哥特文学、骑士文学为基础,回归尚未被现代文明破坏的传统世界。作品中所涉及的法术、法宝等超自然力量,也大多能在巫术、宗教等古老文化中找到源头。唯有如此,受众在观看/阅读魔幻作品时,才能感受到一种“陌生的熟悉感”,进而对“第二世界”产生认同心理。托尔金在创作“魔戒”系列时,借鉴了大量的北欧神话典故,从冰岛史诗《埃达》《沃尔松格传奇》,德国史诗《尼伯龙根的指环》,芬兰史诗《卡勒瓦拉》,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小说《亚瑟王之死》等众多古典文本中吸收养分。这证明“第二世界”与创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底蕴的不同,使东西方魔幻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气质与面貌。“西方奇幻主要是以西方的魔法为背景,借助于魔法、魔杖、魔戒、魔咒等巫术思维而产生的文学形式,而东方奇幻则主要以东方的道家修真为背景,带有道家‘玄’的色彩。”[24]在中国,魔幻叙事植根于中国本土的仙侠、志怪文化,尤其是民国以降,以人物的成长冒险和情感经历为主干,带有奇幻色彩的武侠小说成为中国现代魔幻文学的滥觞。如还珠楼主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蜀山”系列小说,讲述了峨眉派众剑仙除魔卫道的故事,格局宏大,想象力惊人,尤其对佛道思想和道法修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倪匡曾撰文指出:“《蜀山剑侠传》一书之所以不可及,是因为作者在这部书中,建立了一个‘思想体系’(姑妄称之),有一定的规律和步骤,指出一个‘人’到‘仙’、‘超人’的途径,成为一种修仙的法规。《蜀山》全书,讲的是‘修道人’如何努力,去修成正果的事。”[25]

中国魔幻文学的产生最初也受到西方魔幻作品的影响。随着“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作品中译版的问世,2000年前后,国内网络上开始出现以中世纪欧洲为背景,模仿西方魔幻作品的小说。2003年前后,相关创作渐渐转向本土化,故事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蜀山剑侠传》及其创造出的中式魔幻元素重新受到重视,以历险、修真为题材的中国魔幻小说日渐兴盛。

中国魔幻文学兴盛于网络,在某种意义上,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第二世界”,一个比现实更加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这从根本上赋予了中国魔幻小说更多的可能性。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魔幻小说已涌现出一批类型成熟、题材丰富的优秀作品,其第二世界观系统、完整、充满想象力。在时空方面,许多作品完全舍弃了经验世界的支撑,从玄虚、怪诞等角度对现实空间进行了颠覆性的重组,其世界广阔、幽深,尤其在对奇幻景观的塑造上登峰造极。在物种方面,中国魔幻小说继承了古代文学典籍中的丰富意象,并大量融入了西方魔幻、日本动漫中的奇幻造型,加上作者自身的想象,创造出许多令人称奇的超自然生物。其中,凡人通常作为主角出现,但往往被施与了某种能力或者使命,成为天赋异禀的“超人”。有的人可以转变为其他种族,如修道成仙、堕落入魔,或干脆变成半人半兽的怪物。在法术方面,既有非常传统、本土的法术体系,如佛法、道法、方术、武功,也有相对西化的魔法元素,如炼金、占星、咒术等,还有脱胎于日本动漫的奇幻元素,如结界、傀儡术、幻术、忍术等。其法术系统虽然古今交融、东西混杂,且不受自然规律、物理定律、社会规则的制约,但它们大多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则和系统的体系,在架空文本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讲,魔幻叙事源远流长,从上古神话到民间传说,从文学经典到通俗奇谈,魔幻的魅影从未中断,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固定的特征和模式。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魔幻叙事的需求更胜以往,因为对现代人而言,魔幻叙事是逃离现世困境、释放内心欲求的最佳场所。魔幻叙事的发展成熟,也为即将到来的魔幻电影的繁荣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