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研究:本土文化与民族美学风格的艺术表达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文化研究:本土文化与民族美学风格的艺术表达

【摘要】:于是,大部分中国魔幻电影以本土文化为基本素材和想象起点,并自觉运用民族化、地域化的艺术表达风格,营造出富有古典意味的美学空间。对魔幻电影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启中国电影的想象力,而对魔幻电影中的本土文化素材、民族美学风格的研究,将支持想象力的发展,为魔幻电影的创作增加有力的骨架和真实的底色。

为何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魔幻电影进行研究?除了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外,魔幻电影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其一,魔幻电影是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但精神世界却并未随之变得自由而充实。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技术的进步使发达工业社会可以在富裕的生活水平上,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要而付出不再追求自由、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价。”[16]在某种意义上,高速运行的社会机制和复杂多变的文化冲突加重了现代人的焦虑情绪,动摇着人的主体地位,对理性和科技的笃信终将导致“工具理性”和人的物化,而魔幻电影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反抗与超越。通过想象和幻觉的呈现,魔幻电影帮助人们排遣内心的焦虑、恐慌,提醒人们不被膨胀的“理性”所束缚,不被客观世界中的物质、体制和意识形态所奴役,展现被“理性”和“道德”压抑的本我欲望,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突破世俗生活、回归自然性灵的通途。此外,魔幻电影虽然大多发生在遥远的古代和异域,背景迥异于现实,但其归根结底仍是现实的投射,具有某种“主题现实主义”。许多魔幻电影展现了创作者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反思,蕴含着鲜明的性别观念、“他者”观念、伦理观念等,是对当下时代的重要艺术观照。

其二,魔幻电影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魔幻电影虽然围绕非现实的世界和超自然的幻想展开,但其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一部影片的内容和质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创对文化传统,尤其是本土文化传统的挖掘和呈现。魔幻电影中的许多意象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如学者陈林侠在文章中指出的,“魔怪、神仙等虚拟形象在本民族的古老记忆中,携带着原始初民感性异乎发达的想象、心理和经验,尤其烙印了深层次的恐惧,对应着人性深处的破坏欲望/渴望被拯救欲望,形成一整套代指人性恶/善的符号系统。因此,这种颇具民族特性的形象符号在执守民族文化身份、触及民族记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理应在虚拟叙事的类型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17]。从接受的角度来看,观众在观看魔幻电影时,不仅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也需要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即从想象中发现文化典故和现实根基。如托尔金所言,魔幻世界也需要“承载或体现人类往昔的文化或文明精神”。于是,大部分中国魔幻电影以本土文化为基本素材和想象起点,并自觉运用民族化、地域化的艺术表达风格,营造出富有古典意味的美学空间。从这一角度来看,魔幻电影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总而言之,从文化视角切入魔幻电影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理论层面上,目前针对电影文化的研究往往过于宏观,而对电影类型的研究则过于具体。本书将文化研究与类型相结合,有助于找到一个合适的“中间层面”,既避免了无所不包的抽象架构,又摆脱了具体而零碎的文本分析,使文章中的观点更加全面,更易阐明。而在创作层面上,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一直肩负着劝世抚民、文以载道的重任,虽然出现过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但长期疏于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影片创作。对魔幻电影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启中国电影的想象力,而对魔幻电影中的本土文化素材、民族美学风格的研究,将支持想象力的发展,为魔幻电影的创作增加有力的骨架和真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