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类型片的活力和潜力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类型片的活力和潜力

【摘要】:这是魔幻电影与奇幻电影的本质差异所在。中国魔幻电影形成类型和规模,也始于新世纪之初。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魔幻电影已成为当今中国影坛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类型片之一。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仅以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的院线电影为研究对象,尚无法涵盖数量众多、内容多元的网络魔幻电影。

魔幻电影本质上是一个舶来词,源于“Fantasy Film”的翻译。就词义来看,fantasy意为“幻想”,其最早可追溯到希腊语phantasia一词,指“被制造出的形象”,以及拉丁语phantastikos一词,指“只存在于思想中的、象征的、暧昧的、不现实的东西”[13]。英国作家E.M.福斯特(E.M.Forster)在其文学批评专著《小说面面观》一书中曾用专门章节对fantasy(幻想)进行分析,认为其是一种“隐含超自然的因素”的创作手法,“诸如在日常的生活里引进神祇、鬼魂、天使、猿猴、妖怪、侏儒、女巫;或者把平常人引入无人之境,引进到未来、过去、地球的内部、第四维;或者深入和分割人格”[14]。由此可见,fantasy的含义十分宽泛,凡带有幻想性质、隐含超自然因素的创作都可被归入其范围内。也就是说,Fantasy Film的准确译名应为幻想类电影,是魔幻电影、奇幻电影、童话电影、神话电影甚至科幻电影等多个类型及亚类型的总称。包括魔幻电影在内,这类电影的首要特质和共同特征在于对幻想的展现,并在幻想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超越性的彼岸,为人们排解内心的焦虑,满足潜在的欲望。“魔幻电影不仅支持了幻想,更是放纵了幻想,它为人们提供了彻底脱离现实、打乱理性逻辑的条件……契合了人们在现实中陷入人生平淡、无奈而又渴望不同寻常的心理。”[15]

除了幻想的共性,魔幻电影还具有哪些特质,使其区别于科幻电影、奇幻电影等其他幻想类电影?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魔幻电影的叙事思维必然是超自然、超现实的,叙事逻辑是跳脱的、非理性的。影片往往以魔法、巫术等非现实存在的法术异能为叙事核心,与原始思维、巫术能力和宗教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显著区别于依赖科技、逻辑性强的科幻电影。这是魔幻电影与科幻电影的本质差异所在。

其二,魔幻电影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影片所展现的虽然是超自然事物和超现实世界,但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文化传统为电影提供了人物原型、素材典故和结构背景,决定了影片的主题意蕴、审美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许多魔幻电影从神话、传说、民俗、宗教、历史中广泛吸取养分,其所构建的“第二世界”既迥异于现实,又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比之下,奇幻电影大多发生于现代社会,注重的是设定的奇异和情节的奇妙,文化积淀并非其必要条件。这是魔幻电影与奇幻电影的本质差异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魔幻电影所必需的三种最基本的特质:其一,表现幻想性内容;其二,具有超自然、超现实的故事逻辑;其三,呈现一定的文化积淀。这三者缺一不可。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但非必要的条件,如改编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带有强烈的善恶二元冲突、建构起完整自洽的“第二世界”世界观等。

除了以上所述,魔幻电影还有一种重要的特质往往被研究者们忽视,那就是对技术条件的依赖性。事实上,一种电影类型的形成,并非完全取决于其具备的特质、遵守的规范等,也与其生产制作过程中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关系密切。魔幻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若对其发展形成的过程进行梳理(详见第一章第三节)便会发现,直到21世纪,魔幻电影才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类型,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观影热潮。这看似具有偶然性,实际上却是一种技术发展的必然——相比于其他类型,魔幻电影对特效技术的依赖性更高,其发展和兴盛必然要以技术的成熟为先决条件,这也是本书选择“新世纪”作为时间范围的原因所在。

中国魔幻电影形成类型和规模,也始于新世纪之初。除了技术原因之外,亦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主流文化重教化、轻娱乐,“敬鬼神而远之”,多有禁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更将神魔鬼怪、修真作法视为封建迷信,隔绝于银幕之外。直到新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电影市场的繁荣,以及好莱坞魔幻电影的“西风东渐”,才逐渐产生了一些类型化的摸索和实践,且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从整体来看,中国魔幻电影大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自然故事为蓝本,或脱胎自长篇古典名著,或取材于短篇志怪小说,或改编自民间传说故事;影片以善恶冲突为主题,以视觉特效为卖点,通过造型、服装、道具和场景设计,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好莱坞大片的独特东方式奇观。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魔幻电影已成为当今中国影坛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类型片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与最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核的统一,是最充沛的想象力和最严谨的规则设定的统一,折射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大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仅以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的院线电影为研究对象,尚无法涵盖数量众多、内容多元的网络魔幻电影。所谓网络电影,主要指以互联网作为播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电影作品,与传统院线电影相比,具有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周期较短等优势,且观影方式相对自由,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魔幻电影一度以猎奇、恐怖、低俗等风格吸引受众,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近年来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产生了以《灵魂摆渡·黄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优秀作品。然而,由于篇幅有限,网络魔幻电影的数量又过于庞杂,因此本书仅以院线电影为研究对象,暂不涉及对网络电影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