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被执行人对执行转破产裁定的异议。二是执行当事人对执行部门移送破产程序行为的异议。由执行部门转交破产审判庭进行审查。......
2023-08-07
1.职权主义
将《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的执行转破产制度认为是执行法院在相关条件成就时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程序,同时兼顾当事人的同意。鉴于移送破产的主体是执行法院,故而得出启动破产程序采取的是职权主义。[2]此一观点的立论在于破产启动申请主义应适应市场化要求,一旦发生市场失灵,当事人不再自觉主动地申请破产,国家为维护经济秩序有必要进行适度的干预,法院则在适当的情况下依职权启动破产程序。
2.半职权主义
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将执行转破产制度的条款结构表示为“同意+移送”。在征得申请执行人之一或者被执行人的同意后,将符合破产条件且执行不能的案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破产。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辅之以职权主义模式,即所谓的半职权主义模式。[3]在该模式下,公权力合理介入,但应以法院的释明权为前提。简言之,《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实际上确认了半职权主义的破产启动模式,将公权力的适度干预与当事人同意启动破产有机结合。
3.申请主义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所规定的执行转破产制度对我国传统破产启动程序的架构做了稍许改变,在申请主义的前提下引入执行法院对企业破产原因的发现作用,并经当事人同意将符合破产条件的执行案件转入破产程序。但需要明确的是在转入破产程序之前是需以执行申请人之一或被执行人同意为条件的,没有当事人的同意,执行转破产程序则无法启动。由此而言,破产启动程序的基本架构并未动摇,仍固守申请主义模式。但不可否认,这种传统模式已或多或少掺入一些法院职权主义的色彩。
有关“法治”三农(第10卷)的文章
在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两种债权实现方式的博弈中,出现了严重失衡的局面,本应由破产程序解决的问题涌入了执行程序。对于此类企业法人作为被执行人的具备破产条件的案件,执行法官穷尽执行措施后只能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对于由法院的哪个职能部门作出启动破产程序的裁定。(四)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衔接执行机构对案件穷尽执行措施后,审查认为债务人确实已经具备破产条件,应作出启动破产程序的裁定并向当事人送达,不排......
2024-01-19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依法清理其债务的法律制度。③只要满足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被认定为出现了破产原因。若不明晰企业破产原因,可能会导致浪费司法资源、延缓企业破产进度等结果。破产重整程序详见《企业破产法》第八章。清算人作为申请人,仅可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2023-08-02
目前,我国破产立法上规定的管理人应对申报债权予以审查就是以“调查权”为基础的。管理人的调查权主要体现于《破产法》第25条关于管理人职责的规定之中。因为破产法的目标价值要求破产管理人具有中立性、独立性、专业性,这与信托法中的受托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2023-11-30
天气凉了,云云早上起床去幼儿园成了一件十分费劲的事情。云云想了想,委婉地提出附加条件:“我放学的时候,如果妈妈能来接我就好了!”当我说出这两个字后,云云就像有了动力,快速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高高兴兴去幼儿园。图图与云云都喜欢与我约定,约定某个日子去哪里玩,约定某个时间去做某件事情。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我们务必先以诚信对待孩子,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去办,一定不能失信于孩子。......
2023-07-24
可见在预防成本低,当事人能够对自身行为预测更准确的情况下,法律制度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可以有助于遏制行为人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决定。在这样一个精确的量化处罚列表中,对更为冒险的司机处罚更为严厉,这看似符合“公平”的观念在实践中却给法官提出了调查的难题,而且对司机行为的改善难以起实际效果。所以,对损害结果作更精细的调查貌似符合“公平”观念,实际上却减损了法律的权威浪费了司法资源。......
2023-08-06
在精算科学中,精算学家通常会根据保险业务的历史数据所呈现的特征提出不同的风险模型,然后对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进行估算,并利用估计值的大小对整体风险进行度量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因此,我们给出有限时破产概率和无限时破产概率的定义。......
2023-07-06
破产法律制度体现了对破产债权人的保护和对破产人的救济。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对实质意义上的破产债权有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共益债务是指破产管理人为了全体债权人的利益,管理、变卖和分配破产财产而产生的债务。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有利于保障全体债权人的权益,可以想象成最后为公平分配破产财产扫清了道路。......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