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制定具体规定时,要充分考量对农民生态权益所造成的影响,争取将农民的生态利益放在优先位置。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措施和制度用以防止农民生态权遭受损害和事后救济。例如,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用于公民的生态权益遭受侵害时的救济。如此,生态权及其保护均于法有据,农民的生态权益便能因此而得到有效保护。......
2023-08-07
一直以来,学界讨论的基本都是农民生态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几乎没有学者对农民生态权益保护的正当性进行分析。但只有清楚了解为何要去保护农民生态权益,才能更好地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公正理论以及公共信托理论等三个角度予以阐述。
1.可持续发展理论角度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许,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获得普遍接受。其强调生态可承载能力范围内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同时也重视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资源的公平分配。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看待农民生态权益保护的正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的命题,但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后果却主要由农民来承担。正如前文所言,城市将污染转嫁到农村,农村处理污染能力低下,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存环境因此遭到破坏,损害农民的生态权益,使农民生存发展的需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农民的生态权益受损,表明环境资源遭受破坏。而环境资源的破坏会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大自然的生产能力因此而下降,影响人类发展的可持续。第三,要使农民的生态权益得到保护,除了要满足农民的需求之外,还应该限制农民对自然无节制索取的行为,以防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利益,从而保证代际可持续。
2.生态公正理论角度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自然,生态公正要求人类正确行使生态权利,并承担相应的生态义务,以此来保障生态平衡。对于农民而言,生态公正一方面意味着他们的生态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不存在诸如城市将污染转移到农村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农民行使的权利是有边界的,不能肆意糟蹋生态。
首先,生态公正强调生态利益的公正分配。根据生态公正的含义,其首要要求便是公正对待城市和农村二者之间的生态权益,不能厚此薄彼。在此种含义上,生态公正强调社会各界应当关注农民的生态权益,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公平地分配环境资源,不因城市的发展而损害农村的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农民在生态权益保护能力方面远不及城市,而城市为了自身的生态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将环境污染转嫁给农村,从而损害农民生态权益的做法无疑有悖于生态公正的要求。为此,要解决好城市与农村的公平问题,有必要明确二者之间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其中,由于城市享受的生态利益和生态保护能力大于和强于农村,因此理应由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生态问题仅靠某一方是无法得到解决的,需要城市与农村通力合作,才能促使各方的生态权益都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生态公正要求当代人在行使生态权利时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即生态公正同样应适用于代际公正。换言之,城市与农村在谋求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时,还应当意识到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这是由生态资源有限的总量所决定的。当代人在作出可能关乎几代人生态权益的决策时,要着重考虑资源在几代人之间的公平分配。环境资源主要集中于农村,考虑代际间的生态公正,这就要求对农村生态资源进行重点保护,从侧面体现了保护农民生态权益的要求。
3.公共信托理论角度
公共信托理论由英美国家的学者提出,最初并不涉及生态权,后来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萨克斯教授将此理论的含义扩展以使其能够涵盖生态保护。根据萨克斯教授的论述,公共信托意指,“政府对一些特殊的财产应承担起受托人的义务,即依财产本身的性质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众能实现对这些财产所应当享有的权益”。[5]这一定义具有三点含义:公共财产、政府保护和社会公众权益。将此观点应用到生态保护上,则可做此理解,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属于公共产品,人们对此享有权益,而政府则需要对该公共产品进行保护。换言之,每个人都享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政府则需要为此履行相应的信托义务。众所周知,生态环境与社会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公共财产的性质,只有政府才具有相应的能力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使生态环境获得有效保护。而政府作为生态资源环境的管理者,可能为了公权力的需要而牺牲生态环境。因此,有必要为人们设立生态权,让他们享受并捍卫自己的生态利益,以此来监督约束政府的行为。
上文对公共信托理论的阐述,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么一个问题,即何以要保护农民的生态权益?首先,这并不是因为只有创设生态权,农民才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而是因为农民开发利用资源的权利只有依靠政府积极履行信托义务才能得到实现。其次,拥有公权力的政府并不总是能够维护农民的利益,而设立生态权能够起到使农民为了自己的权益而积极监督政府行为的作用。
有关“法治”三农(第10卷)的文章
同时,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制定具体规定时,要充分考量对农民生态权益所造成的影响,争取将农民的生态利益放在优先位置。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措施和制度用以防止农民生态权遭受损害和事后救济。例如,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用于公民的生态权益遭受侵害时的救济。如此,生态权及其保护均于法有据,农民的生态权益便能因此而得到有效保护。......
2023-08-07
对于在企业内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或者说发生了纠纷,可以提请“农会”来解决;每一个经济组织需要在“农会”进行登记,且每个季度需要接受“农会”的生产、安全、审计等监督,[16]以全方位的保障组织及其成员的权益,对于不符合监督标准的企业或组织,须及时责令改正,情况严重者,“农会”可采取“强制措施”。......
2023-08-07
学会拒绝别人,并不是说变得绝对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前提之下,要学会在拒绝与迎合之间把握一个度。当别人只是贪图自己的享受,只是利用我们的善良和心软来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果断地拒绝,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这名男子不堪忍受,在微博上替自己辩护。......
2023-10-30
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权益维护问题,农民工政策实际上就是围绕农民工的种种权益维护所设定的种种制度安排。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是对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或消除对其权益的非法侵犯等事实和观点的报道。由此可看出,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的重点是维权事件报道和权益受损事件报道,而这两类报道最能反映出媒体在农民工权益维护过程中的舆论监督作用。......
2023-11-02
合同的效力,又名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约束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强制力。在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时,相对方可请求对方强制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这不同于基于名声、名誉等道德的约束。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已知合同存在的第三人不得故意侵害合同当事人基于合同的债权;在合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时对第三人的效力,在涉他合同中包括向第三人履行或者由第三人履行的效力。......
2023-08-12
老人和先祖在早期中华帝国,从某种程度上讲,潜能可以用寿命来衡量。法律还赋予老年人几种明确的权利。据说鸠永远不会被食物噎住,这也是给手持鸠杖的年长齿稀的老人的一种祝福。这些手杖由皇帝赐予,也称王杖,被授予的老人可以得到声望和保护。一位官员殴打一位持鸠杖的老人,老人失手把手杖掉在地上,摔坏了鸠。汉律强调,乡民们应该给予老人优先权,而且因其年龄差别而享有和地方官员在政府中行使的类似权利。......
2024-04-21
环境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环境造成的恶果,是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不良现象。保护大气环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污染,而控制污染源排放是其中的重要措施。水环境保护要靠控制和治理。而在90 dB以上噪声环境中长期工作或生活就会严重影响听力,造成噪声性耳聋,并引起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等。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就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
2023-08-11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在存在威胁生命安全或者身体健康危险的情况下,有权通知用人单位并从使用有毒物品造成的危险现场撤离。本条例施行后,国家对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和标准做出调整时,从其规定。......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