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离婚冷静期”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制度,就必须使其有一套完善、统一的实施标准和程序。但是,为了防止当事人利用冷静期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侵犯他人正当权益,在申请人申请离婚冷静期后,法院发现有不应适用冷静期的情况,可以驳回申请。......
2023-08-07
关于农业补贴实施的过程监管的完善,可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即横向的监管参与主体设立与纵向的监管实施环节设计两个方面。
1.监管参与主体四维设立
监管参与主体按照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的对照关系,主要可分为农业补贴的监管主体、责任主体、权利人及相关人四类。其一,监管主体。针对农业补贴的监管主体,不妨以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为例,借鉴其社会共治[22]的理念——国家层面由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政府职能部门主导,地方层面则是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与农业部门等为主导,农业相关行业组织机构进行协助,农民、新型农场等共同到参与监督管理之中。这些主体共同构成的农业补贴监管法律关系的共同体[23],共同实施对农业补贴实施过程的监管。其二,责任主体。所涉责任主体设定,可基于农业补贴实施中的双向责任而展开。若是维护正当的农民权益,那责任主体对应是政府职能部门,构成权力和责任模式的法律关系;若是农民或农场的违法行为导致农业补贴的正当性受损,那责任主体则对应农民或农场,构成权利和义务模式的法律关系。其三,权利人。权利人主要是农业补贴政策的受益人,享有申请农业补贴政策福利的权利,因此农业补贴的权利人应当主要是农民及其家庭、新型农场。其四,相关人。农业补贴监管过程中的相关人主要是不直接参与农业补贴监管法律关系的主体,这类主体不承担其法律规范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第三方的单位和个人,因此农业补贴过程监管中的相关人主要是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与农业补贴相关的中央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
2.监管实施过程三步设计
农业补贴的监管过程,根据其监管流程的时间先后,可主要分为农业补贴实施前的监管、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以及实施后的监管三个环节。此外,赋予主体权力的同时也应当设置其监督与救济机制[24],即是说在设计监管流程的同时,也应当对权力清单的配置进行规划。不同的监管主体之间必然会存在权力的交集,各自执行农业补贴的相关规定时会存在各自的“‘部门化’倾向”[25]。在实施农业补贴监管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同样可能存在部门化倾向,因此不妨尝试设计一套具体化的监管流程,列出两个部门在农业补贴主要监管环节中的权力主次关系,各司其职,最终才能达成农业补贴监管制度的正常运转。
农业补贴过程监管的三个主要环节权利主次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补贴监管制度主要环节的权力主次关系
其一,实施前申请资格审核监管。在农业补贴实施之前的阶段,监管工作主要围绕着事前申请资格审查进行,因此这一部分的监管工作可由农业部门牵头,由发改委从旁协助,对申请者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联合人民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财政部门等设定工作流程。其二,实施中资金名额分配监管。在农业补贴实施过程中的阶段,监管工作主要围绕着名额和资金的分配进行,主要涉及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因此这一环节可由相关财政部门牵头,农业部门从旁协助,联合人民银行、银监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设定工作流程。其三,实施后决算备案入档监管。农业补贴实施后的监管工作主要围绕着事后的备案审查进行,这一审查与归档则主要是农业补贴实施的收尾工作,其工作内容与事前的资格审核存在着首尾呼应,因此本着行政行为的效率原则,不妨与事前审查监管的职能配置类似,由农业部门牵头,政府相关职能机构从旁协助,会同财政部门、发改委等主体共同负责农业补贴的事后审查备案。
有关“法治”三农(第10卷)的文章
想要“离婚冷静期”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制度,就必须使其有一套完善、统一的实施标准和程序。但是,为了防止当事人利用冷静期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侵犯他人正当权益,在申请人申请离婚冷静期后,法院发现有不应适用冷静期的情况,可以驳回申请。......
2023-08-07
这一通知对农业补贴资金监管的主体作出了规定,然而在同一主管事项上,该通知与行政法规中部分规定作为主要监管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交叉与冲突。......
2023-08-07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在法律上回应,一方面需要立法正确定位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地位,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前提下,充分释放其权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配套措施,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拓宽农地流转的途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以为农地制度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减少改革阻力。再次,完善土地经营权权利救济体系。......
2023-08-07
从2014年始,“三权分置”这一问题受到了法学家们的格外青睐,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关于该问题的论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以“三权分置”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司法逻辑、法理阐释、制度构建、法律关系明晰等探讨;第二,以“三权分置”中承包权为探讨对象,研究承包权的性质;第三,以“三权分置”中经营权为研究对象,探讨经营权抵押、入股等问题。很显然,他们没有考虑到“三权分置”所涉及的主体问题。......
2023-08-07
现有行政处罚方式设定以财产罚为主导种类,并设置逾期未缴纳土地复垦费这一情形面临之能力罚。即基于土地复垦行政处罚措施类型阙如现状,扩大能力罚适用情形并引入他种行政处罚形式。其二,合理减轻土地复垦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即细致规定损毁土地的认定程序与救济机制,客观界定复垦义务人的责任范围。......
2023-08-07
在费孝通的眼中,乡土社会应当是一个整体性的描述,将关注点集中在“土头土脑的乡下人”,只是从方法学的研究问题,以一个静态的历史的视角来研究当时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而且观点中也多包含与西洋国家的对比认识,因此他所形容的“乡土中国”应当看作是对当时整个中国图景的现实描述,而非仅仅着眼于农村社会。这里费孝通先生用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词汇“差序格局”。......
2023-08-07
地理标志制度应当包括地理标志的定义、地理标志的申请主体和使用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地理标志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等内容。地理标志商标权人的义务,同样是要区分注册者和使用者。在认定过程中建立起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质量标准制度,将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纳入制度建设的内容中。......
2023-08-07
即以“服务型”行政理念矫正监管主体的行政意识,以此树立土地复垦监管主体合理稳定的行政观念。即依据“服务型”行政理念所提出之行政能力要求,聚焦于土地监管领域而要求监管主体掌握之行政水平。一方面,可完善土地复垦主管部门的机构建制。土地复垦费制度构成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实践的经费保障,则可学习英国《环保法案》所体现之“服务型”行政理念设置,就土地复垦费的取得与使用制度予以公平安排。......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