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管、用”脱节,有必要将管护机制规范化。可采用前述土地整理专用账户方式,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管护资金予以规划,设立土地整理专用账户,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进行整合,将管护资金使用纳入该资金使用预算管理。......
2023-08-07
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广义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当包含建成后的管护工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19]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立法中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发挥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长效运行机制,管护工作至关重要。“法律的社会功能乃是实现社会连带。”[20]清晰、全面的法律规范能够有效实现其社会功能。然而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规范性文件中,着重规定建设方面,对于建成后管护方面的规定较为弱化。规范性文件设定不足带来实践中的管护活动出现“产权不明导致管护责任错位”[21]“管理维护经费无保障”[22]“农户参与程度不够”[23]等困境。就现有规范性文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方规范性文件将管护内容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办法或者细则中,较少如山东省泰安市,专门制定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办法。具体而言,现有规范性文件的管护机制存在下列问题:
其一,关于管护主体规定粗疏。
例如,2006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前郭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二条就指出需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然在第十五条“项目区设立永久性标志牌,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并责成乡(镇)国土资源所(分局)指派人员管护”仅规定了管护主体,且该主体是管护实施主体还是管护监管主体,并未明晰,且在其后并未规定管护资金、管护方式、管护效果等,难以确保管护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而难以实现长效收益的目标。又如,2012年《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要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产权,落实管护责任,探索、创新和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设施发挥长期效益。”该规定将管护工作完全交给受益主体,简单地将管护主体一刀切。然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大量基础设施建成后,并非仅由某个独立主体进行使用受益,例如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设施、农田防护林等,存在使用受益主体的交叉,而且也难以衡量其管护责任大小。
其二,关于管护过程的规定重复化、原则化表述居多。
例如,200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规定:“主要建设工程的产权归属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制度健全,管护责任落实。”内容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又如,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规定:“要明确高标准农田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健全完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以及201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意见》在“四、保障措施”中“要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健全完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保证国家投资长期发挥效益”。后者几乎是将同样原则化的规定进行复制,均使用模糊的语言,并未就管护机制如何运行,管护活动如何展开明确规定,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再如,2011年《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意见》规定:“通过规范建设程序、完善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护责任、强化调度运行等有效措施,确保节水工程良性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同样以原则化、政策化语言进行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环节,难以顺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管护任务。
有关“法治”三农(第10卷)的文章
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管、用”脱节,有必要将管护机制规范化。可采用前述土地整理专用账户方式,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管护资金予以规划,设立土地整理专用账户,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进行整合,将管护资金使用纳入该资金使用预算管理。......
2023-08-07
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并整合各方面的专项建设资金,建立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随后2011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意见》在“(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这一部分的规定,与几个月前201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意见》规定内容完全一致,照搬规定并未将其地方化、细致化。......
2023-08-07
[17]高位阶规范性文件中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应重视农民利益,低位阶规范性文件应当就其原则具体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农民意愿与社会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
2023-08-07
工程建设法律的纵向结构指的是工程建设法律的层次,也就是广义的法律所包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的层次。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③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2023-07-30
干部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制度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抓制度的学习宣传。管理处实行不定期的综合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对党委部署的工作任务,实行限期报告制度,并利用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对落实情况订立明确的奖惩措施,对工作停滞不前,缺乏进取意识的实行批评警告,对整改无效的坚决处理。......
2023-06-18
同一地方性立法中往往存在不同类型的规范,对规范类型进行识别是正确适用的前提。(二)类型划分从规范本身的性质划分,可以将地方性立法中与民事审判有关的规范分为两种类型:权利义务配置规范和民事行为效力规范。地方性立法中大量存在规定相对人义务的规范。此类规范是地方性立法中最为常见的规范类型,也是适用最广的规范类型。长期以来,在民商事审判中,适用地方性规定最多的就是有关合同效力认定的案件。......
2023-07-18
招标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组成。考点2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指对清单项目工程量的计算规定。......
2023-08-18
针对同一环境保护事项的立法形式可选择性,使得环境行政立法授权边界呈开放状态,地级行政区环境行政立法目的正当性难以达成。然而实践中部分省级行政区环境行政立法,与其所辖地级行政区政府规章内容相重合。大量地级行政区环境行政立法均指向基础领域。地级行政区环境行政立法事项的较多重合,间接表明地级行政区政府超越立法目的——增进环境利益,对立法本身予以过度关注。......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