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选运动实际上是迈向边区政府政治民主、人民自治的重要前奏,实现普选之后,人民的自治权才得以体现,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也更为有效。陕甘宁时期的延安,大多数村里没有正式的警察,多由自卫队来执行职务。这样,经由选举产生的基层政府对自卫队的权力形成了制约。党没有抓紧这次的选举运动,甚至还有忽视的倾向,认为那是选委会和乡政府的事情。......
2023-08-07
翻身,……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
——韩丁《翻身》[9]
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选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主的质量。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追求,中央苏区的苏维埃,就是中共早期民主的典型实践。“苏维埃政权把成千上万座最好的建筑物一下子从剥削者手里夺过来,就使群众的集会权利更加民主百万倍,而没有集会权利,民主就是骗局。非地方性的苏维埃的间接选举使苏维埃代表大会易于举行,使整个机构的开支小些,灵活些,无产阶级的民主要比任何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的民主要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10]在中央苏区的才溪乡,民主选举不仅是乡苏报告工作、投票等,还通过墙报等形式,发动人民群众对干部进行批评,受墙报批评的有20余人,群众批评他们只知道自己找生活,不顾群众利益,工作表现消极。选举中召开工会、贫农团、妇女会、互济会等多种会议,[11]进行选举宣传,动员革命工作,民主选举运动发扬了工农民主权利,激发了革命热情。它遵循了马列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认为“议事”与“行事”由不同的机构来做,是一种不民主的制度,这样使议事机关没有得到真正的权力,它是资本主义议会的一种欺骗,一种民主的假象。[12]在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列宁对俄国苏维埃的设想,正是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反动,“(俄国)解散了资产阶级议会,建立了正是使工农更容易参加的代表机关,用工农苏维埃代替了官吏,或者由工农苏维埃监督官吏,由工农苏维埃选举法官。它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是对穷人的民主,不是对富人的民主。”[13]全权性、议行合一是苏维埃的典型特征,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代表制,它更强调代表了来自底层的工人与农民。因此,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是一种工农民主制的形式。
中共领导下的民主,到了延安时期,发生了大的转变,从工农的苏维埃转向了联合多个阶级的普选的议会式民主。1937年延安以普选[14]为中心的民主化实践,是贯彻了群众路线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有规划、有组织,甚至是“手把手”详细传授的民主方式。同时,由于抗战的现实需要,又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也更具包容性的民主选举体制,因此也成为延安“新民主”的突出代表。已经有不少研究涉及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选举,在国内,宋金寿、李忠全在论著中全面考证了延安三次民主选举的运行过程,并总结了选举的经验与特点,是系统研究陕甘宁时期延安选举的早期成果。王颖分析了三次选举运动的运行情况,总结了选举制度特点。[15]陈先初从政治史、革命史的角度论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历史,考察了全面的民选制度、政权组织中的“三三制”,以及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帮忙政府”,其论述展开的基点是夺取抗战胜利及推进中国革命。[16]巩瑞波的研究则有所深入,将陕甘宁边区的民主进程凸显在“乡选运动”中,考察了在边区政府具体指导下的乡选,以及普通民众的参选热情,借此提出其对当地中国基层民主的某些启示意义。[17]海外学者对此也有关注,赛尔登发挥了微观史研究的长处,细致考察1937年延安选举的宣传动员和选举过程,并将其放在世界民主发展的大格局中,比较了延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异同。[18]相关研究尽管十分丰富,个别成果也相当深入,然而仍留下不少问题。以往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大致可以归入革命史等传统史学范畴之内,这种方式的长处是善于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分析历史现象,但却很难见到历史中的细节,特别是小人物的身影或心态。大多数强调阶级行动,而不考虑村民的内向闭塞性。[19]也即是说,作为阶级的农民,共性描绘有余,而个性描绘不足,但有时个性恰恰很重要。作为选举主体的农民,当然不能不给以相当关注。当然,在研究视野上,仅仅将其作为中国革命史的部分,而未能将其放置在近代以来世界革命的浪潮中去分析,也很少能充分地从世界民主发展的历程中去比较考察1937年延安的普选运动,因此也使得研究的角度与结论延展性不足,难以与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研究形成对话,更不足以对今日中国的民主进步做出历史经验的阐释,以及更好地认识其对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道路的镜鉴作用,进而提供特有的智慧资源,同样有缺憾。为了更全面地认识1937年的普选,首先需要考察其背景。对背景的考察,还不应仅仅局限于抗战的政治背景,更需展示当时的经济、教育、文化等背景,并在概述选举过程的基础上,借鉴“反向民主化”的理论,提出对延安普选运动的一种新解释,并试图回答落后条件下的民主推进何以成功。当然,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对政治民主的艰辛探索,也理应成为当代民主化可资取鉴的一种历史经验。
有关中国法制的早期实践:1927~1937的文章
普选运动实际上是迈向边区政府政治民主、人民自治的重要前奏,实现普选之后,人民的自治权才得以体现,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也更为有效。陕甘宁时期的延安,大多数村里没有正式的警察,多由自卫队来执行职务。这样,经由选举产生的基层政府对自卫队的权力形成了制约。党没有抓紧这次的选举运动,甚至还有忽视的倾向,认为那是选委会和乡政府的事情。......
2023-08-07
因此,毋宁说普选运动最初是服务于全民抗战的总体局势,被用来更好地动员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而推行的,这也成为延安实施民主普选运动的最重要的背景。因此,二十延安普选运动的经济社会背景,也不能忽略。......
2023-08-07
之后又要求将最高特权转移给投票站的选民,到1932年后,政治领导人最终屈从于普选总统的要求。但民众并不满足于此,因为各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仍然掌握在一小批政客手里。可无论亚当斯怎样努力,他注定不可能成为杰克逊式的“交际家”,在他的任期内始终有不幸的事件发生,最终在4年后的一场风暴中结束了总统生涯。......
2023-12-02
文人电影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了中国电影的整体面貌,构成了中国电影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国电影的“根电影”。文人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基因,决定并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因“脸谱”。中国电影整体散发出的文化品位、人文关怀成为中国电影的强劲优势,这种优势让中国电影品尝了辉煌、自豪与骄傲。关注中国电影未来与走向,与“如何看待文人电影传统”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023-08-10
第一章“相声”考略关于“相声”一词的由来,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的《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像生——象声——相声”的发展线索,而具体到相声的形成和成长阶段,正是从“象声”向“相声”过渡而最后定名为“相声”的过程。“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早在明代即已盛行。从一个人模拟口技的“象声”演变成单口笑话,就改称之为相声。......
2024-06-06
国会签发了名为“合众国俄亥俄西北地区政府组织条例”的著称文件,规定西北地区暂时由一位总督、一位秘书和若干名负有立法和司法全权的法官进行管理。西进运动在时间上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与肯塔基和田纳西地区的占有有关,大约在殖民地时期,进入的是俄亥俄河以南的地区;第二阶段与西北地区的拓殖有关,是进入西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西北地区的拓荒者由于受到联邦政府武装力量的保护而较为幸运。......
2023-12-02
苏联不仅神圣不可侵犯,而且也应当成为各国共产党革命效仿的楷模。把苏维埃这一革命形势具体运用到中国来,则是1927年11月21日中共党员彭湃在广东省海丰县成立的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名义的地方政府。广州起义的迅速失败,使中共计划在中心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尝试化为泡影。大多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已开始普遍称“苏维埃”。......
2023-08-07
1998年,在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的努力工作下,完成了PHP一次重大的升级,这次升级重写了PHP解释器的内核,称之为PHP 3。PHP 4.0是PHP的一次重大升级,提供了众多数据库接口、网络函数、文件操作函数等,使得PHP真正成为最主流和最快捷的Web应用开发语言。截止笔者定稿为止,当前最新稳定版本为PHP 5.3.8。PHP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4个步骤:处于萌芽时期的1995~1998年;处于成长期的2000~2002年;处于成熟期的2002~2005年以及处于稳定期的2008年到现在。......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