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研究方向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研究方向分析

【摘要】:1.展开文献梳理,分析教材资源研究初期,课题组在认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发表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以及教育部颁布的数条关于传统文化的文件后,潜心钻研教材,根据传统文化的定义,梳理了五·四学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共梳理出271篇传统文化资源的文章。

1.展开文献梳理,分析教材资源

研究初期,课题组在认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发表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以及教育部颁布的数条关于传统文化的文件后,潜心钻研教材,根据传统文化的定义,梳理了五·四学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共梳理出271篇传统文化资源的文章。

2.深入文献分析,厘清形式和类别

对梳理出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后,课题组进一步明晰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形式和类别,将传统文化资源分为三大形式十一种类别。三大形式分别是文学类、文字类、插图类。文学类分为诗歌小说散文三种类别,文字类分为汉文字、成语、名言警句、谚语、绕口令、谜语、对联、文化常识八种类别。

3.实施文献研究,明确文化要素

通过专家指导,课题组发现仅根据传统文化的类别来进行研究过于简单,缺少研究性与创造性,应提炼传统文化要素,按传统文化要素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更有指导意义。课题组开展传统文化要素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进一步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明确本研究中传统文化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其中家国情怀包括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社会关爱包括传统礼仪和中华美德,人格修养包括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

4.聚焦“情感态度价值观”,补充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按照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结构,同时以语文要素引导整个单元的学习。但《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缺乏对“人文主题”的描述。因此,本课题对传统文化资源教学目标的表述从研究初期的和《教师教学用书》保持一致,到研究中期变为聚焦“情感态度价值观”,凸显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期待能成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目标的有力补充。经专家指导,课题组反复研讨,确定了每一个传统文化资源的补充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