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北武汉青年心灵成长记:勇敢选择,避免终身后悔

湖北武汉青年心灵成长记:勇敢选择,避免终身后悔

【摘要】:2月1日14时30分,载有某军区274名医护人员及大量医疗物资的专列,准时抵达武汉站。“医护人员拿命来救武汉,我们要再努力一些!”这一天,“头雁”共完成了22单任务,接送了605名医护人员,徒手搬运2000余件物资,重达20吨。当天,有4支医疗队在同一趟列车上。贾青青和队员们,回到了疫情之前各自的岗位。“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选择退缩,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疫情来势汹汹。每天,几十趟载满全国各地的抗疫物资,源源不断送抵武汉站。

武汉站是客运站,不具备使用装卸设备的条件。抗疫物资到站后,如何快速安全搬运?医疗队员们到站了,怎样顺利坐上前来接应的车辆?这些都考验着“头雁”突击队。

贾青青是队里的联络员,负责“接单”任务。每天,她提前与湖北省、武汉市等地防控指挥部联系,整理运输防疫物资和医护人员到站的计划表,协助车站调整列车停靠站台股道,以保障医护人员和防疫物资无论从哪个车厢出来,都能从最便捷的通道出站。

同时,她还要联系列车工作人员,核准医护人员与物资的具体情况,掌握车次、医疗队带队人员联系方式、物资数量、车厢信息,以及医疗队去向,接人接物的是哪家医院、对接人电话等,制作出突击队每日接站计划。这样的任务单,每天约有15到20个。

新闻里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牵动着人心。贾青青与队员们都明白:时间就是生命。这一辆辆列车运送来的物资与医疗队,奔向的都是救命的战场,一刻也不能耽误!

2月1日14时30分,载有某军区274名医护人员及大量医疗物资的专列,准时抵达武汉站。贾青青和同事们早已等候在车厢门口。

车门一开,大家立刻组成“人力传输带”。“虽然时间紧,但我们要动作快,搬运稳。救命的物资,不能在我们手里有一点损坏。”贾青青边和大家搬运,边嘱咐。仅用时16分钟,满满4节车厢的医疗物资,被全部卸下。

23分钟后,6辆装满物资的军车,以及5辆满载军医的大巴,向火神山医院奔驰而去。

武汉站只有1站台和20站台可以通行机动车。大多情况下,医疗队和防疫物资通过在武汉站短暂停留的过路车“捎带”而来。列车停留时间只有3~10分钟,这意味着,突击队要赶在列车启动前,争分夺秒将医疗物资全部卸下车厢。

看似简单的搬运工作,需要连续转运3次:从列车搬下,再搬上小板车转运出站,继而搬上货车驶离武汉站。

这些箱子又大又重,最重的是装酒精与防护服的,每箱70斤。贾青青和大家一起搬,一个女生搬不动,就两个人抬。

装防护服的箱子尺寸最大,一双手臂环不住箱身,“我们就把箱子抵在胸前,靠腰部来带动全身的力量”。弯腰、抬起,弯腰、再抬起……一趟趟下来,一度,贾青青和大伙儿腰都没法直起来,就弯着腰走,因为疼。

一二月间,正是武汉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论白天还是深夜,任务随时可能到来。每一单任务执行完毕,队员们的衣服与鞋总被汗水湿透。

可是,看着从列车走下的援鄂医疗队员们那一张张年轻、无畏的面庞,贾青青与大家感到更多的是感恩、是心疼与敬意。“医护人员拿命来救武汉,我们要再努力一些!”一双手接一双手,这一件件救命的物资,就这样被托举、转运送上接应的货车,突击队无人退缩。

2月17日,是突击队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头雁”共完成了22单任务,接送了605名医护人员,徒手搬运2000余件物资,重达20吨。

当天,有4支医疗队在同一趟列车上。各个医疗队在哪个车厢不能混淆,他们携带的物资数量不能有误,接走他们的是哪个医院或哪级防疫指挥部,更不能出错。

靠着专业与责任感,突击队兵分4组,准时准确完成搬运、接送任务。

76个昼夜的坚守,武汉车站圆满完成了500余趟动车组,1万多名医护人员,3万余箱防疫物资的转运任务,全程“零误差、零损坏”。贾青青和队员们做到了防疫物资精准运输计划、优化装卸流程,实现了快卸快转运,为疫情防控、患者救治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疫情防控终于趋稳。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从当初街上空空荡荡历经生死劫,到复工复产重新长出烟火气,这座城市渐渐苏醒、艰难新生。武汉站里,客流量也渐渐增长。贾青青和队员们,回到了疫情之前各自的岗位

一位广州市中山区的市民卜为民,在电视上看到“头雁”突击队抗击疫情事迹后,寄来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逆向而行、冲锋在前”。

亲历这一切的紧张与忙碌之后,有时,贾青青会回想起当初,摆在面前的那个抉择——是回家待命,还是冒着风险坚守在铁路抗疫最前线?

76天里,挑战重重。“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选择退缩,一定会后悔一辈子。”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