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健康青铜峡建设成果展示

健康青铜峡建设成果展示

【摘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健康青铜峡建设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健康青铜峡考核取得全区二等奖。制定《青铜峡市2020年度健康青铜峡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将健康青铜峡建设行动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明确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健康青铜峡建设工作,召开部门联席工作会议3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投入资金7.27亿元,扎实推进健康青铜峡建设。

【概况】2020年,青铜峡市制定印发《青铜峡市健康青铜峡行动实施方案》,将健康青铜峡建设行动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健康青铜峡建设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青铜峡16个专项行动的实施。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健康素养水平为19.3%;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8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3.2%,卫生健康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3.4%。健康青铜峡考核取得全区二等奖。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64家,其中公立二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妇幼保健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所1家、健康教育机构1家、镇卫生院9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服务站3家、村卫生室87家、民营医疗机构57家(民营医院3家、个体诊所54家),从业人员1955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1人,人均预期寿命77.3岁(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9.31%。

【加强领导】2020年,青铜峡市及时调整健康青铜峡行动领导小组,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健康青铜峡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普专家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构建镇(街道)、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形成市委统筹、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助力、纪委监委问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青铜峡市2020年度健康青铜峡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将健康青铜峡建设行动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明确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健康青铜峡建设工作,召开部门联席工作会议3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分别与33个成员部门和12个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定期检查与督促整改相结合、自查互查与抽查暗访相结合,对重点、难点问题逐个排查处理,下发督导通知书、通报,建立督查台账并限期整改。全年开展集中督导4次,下发工作通报5期,督办通知及整改通知书7份。投入资金7.27亿元,扎实推进健康青铜峡建设。

【宣传教育】2020年,青铜峡市建立完善媒体宣传教育网络,在市电视台开设卫生与健康栏目,设立“健康青铜峡”微信公众号和《健康青铜峡行动》专栏,加强疫情防控、医疗服务、环境保护、健康知识宣传,增强广大市民卫生意识和保健技能。借助“青铜峡新闻网”“云上青铜峡”“文明青铜峡”平台,定期发送健康信息。全年纸媒(党报党刊)、网媒(网站、政务新媒体)刊发信息200余次。打造健康公园(广场)4个,健康步道6条,健康街(步行街、龙海商业街)2个,在重要交通路口以及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大型宣传喷绘标识牌、健康城市宣传牌、健康知识温馨提示牌上百个,利用市区公交车载电视、出租车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健康教育知识。在机关、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组织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200场次,健康教育宣传覆盖率达99%,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卫生健康、参与卫生健康活动良好氛围。

【实施医改工程】2020年,青铜峡市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工作和公立医院综合医改工作,加强与区内外三级医疗机构合作,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开展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市域内就诊率逐年提高。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9个,签约12.7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为42.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为72%;提供双向转诊服务4084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2.2%、91%,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2.27%;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21.86元,较上年下降0.18元;门诊次均费用154.53元,较上年增长2.2%。

【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2020年,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系统建设,网速最高提至1000兆,公立医疗机构信息专网覆盖率达到10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HIS系统共享调阅健康档案数据达到100%,公立医疗机构电子健康码用码环境改造覆盖率达到90%,实现在线建档绑卡、预约挂号、门诊缴费、检验结果、住院清单等功能。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平台,推动市级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年底,接受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影像诊断316例、远程心电诊断117例、远程会诊16例。

【实施健康产业发展工程】2020年,青铜峡市充分发挥富硒土壤面积优势,在重点富硒核心区建立富硒粮食生产基地,打造塞外香、法福来等富硒优质品牌企业。推进15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个农村老年饭桌和67个农村幸福院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合理用药指导等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为养老机构开通快速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就医和优先住院便利服务;在养老机构开展免费老年人健康体检。实施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性托育服务项目,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1家托育服务机构(青铜峡市优贝乐有限公司)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青铜峡市建成85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建6家社区服务站,配备160名村级医务人员,基本药品120种以上。投入1395万元为公立医院购置螺旋CT、四维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增配心电监护仪、全科诊疗仪103台;市人民医院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同乐村设置“残疾人康复理疗中心”。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和应急体系,新建改建发热门诊2个、预检分诊点19个、核酸检测实验室1个,组建流调、检测、消杀防疫队伍12支,口罩、测温仪等医疗物资储备充足(可以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在市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中心1个,建设镇级中医馆10个,镇级卫生院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实现全覆盖,村级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到80.21%。在市人民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门诊,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4类5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为101.6%,婴儿死亡率为4.91‰,产前筛查率为70.39%,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分别为99.99%、82.47%,常规疫苗接种率达到99.91%,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9.93%。

【健康惠民保障】截至2020年年底,青铜峡市在城市规划中增设市民休闲活动场所32处,建设健康公园、湿地公园及绿化公园15个,新增绿化面积达8万平方米。全市优良天数累计291天,优良率为8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2%,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3%,8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黄河流域叶盛段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目标;食品药品国抽、省抽、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全市学校食堂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38家,完成率100%。

【健康素养行动】2020年,青铜峡市加强中小学生、社区家庭、高危群体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指导,开展职业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成立青铜峡市健康教育宣讲团、健康知识巡讲专家库,设立健康教育咨询点117个,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大课堂402场次,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健康课,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53人,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56人,各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在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6.99%,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6.15%。中小学校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比例达100%。

【健康行为促进】2020年,青铜峡市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普及膳食营养,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即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引导居民形成科学、营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依托健康促进场所建设,累计打造健康单位44个、康社区(村)22个、健康学校15个、健康家庭200户,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全市75家单位创建“无烟党政机关”,创建覆盖率达100%。市人民医院设立戒烟门诊,公布戒烟咨询热线,完善医疗干预戒烟措施。

【全民健身普及】截至2020年年底,青铜峡市建成兰馨苑体育广场、青秀园健康步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投放健身设施105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5.6万平方米,城市健身路径覆盖率达到80%,行政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形成市、镇(街道、农林场)、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大力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举办全民主题健身活动和体育运动会114场次,健身操比赛16场次,承办西鸽酒庄贺兰山东麓山地自行车挑战赛、自治区第七届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3.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5平方米。

(马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