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虚假新闻与宣传需要有关。不顾人们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完全“从我出发”摆布新闻,而罔顾事实,甚至故意制造虚假新闻,这是许多宣传的致命伤。于是把关不严,让虚假新闻钻了空子。假新闻的根本危害正在于误导受众,使人们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与此相关的各种思维和行动。即使是看起来有正面宣传教育作用的假新闻,也免不了如此,而且还会侵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则,瓦解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2023-11-18
一、虚假标示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虚假标示行为的概念及具体表现
虚假标示是指经营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在商品上仿冒商品质量标志和产地,对商品质量作虚假表示,误导消费者,从而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款规定,“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标示”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标示行为的构成为:①行为主体为商品经营者,包括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②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或过失,有引人误解的故意或造成引人误解结果的过失。③行为后果是引人误解,使人对商品的质量发生误解,扩大自己商品的销量,具有不正当竞争性质。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款对于虚假标示行为的规定来理解三种具体的行为:
(1)在商品上仿冒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质量标志是指特定机构经过一定程序发给经营者的商品质量荣誉标志。认证标志即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指认证机构依据产品标准及相应技术要求,确认产品符合产品标准及相应技术要求而颁发并准许在产品上使用的专有的质量标志,认证标志是一种法定的质量标志。名优标志是指经国家或国际有关组织依据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对产品进行评定,证明产品质量达到先进水平,评定为名优产品而颁发给经营者的一种荣誉标记。质量标志目的在于向消费者传递正确可靠的质量信息,而任何仿冒质量标志的行为都是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不仅会坑害消费者,更会损害诚实经营者的权益,妨害公平竞争。
(2)伪造产地。产地是商品的地理来源,如商品的制造、加工、生产地。商品产地往往因其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地区信誉而与商品的质量、信誉密切相关。因此,在商品上伪造产地的目的在于不正当利用他人的产地优势,误导消费者,妨碍公平竞争。
(3)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表示。这是指经营者在商品上对反映商品质量的内容如品质、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标注,从而误导消费者。
2.虚假标示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规定,虚假标示的法律责任应依《产品质量法》规定处罚。
(1)虚假标示的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经营者对商品质量与原产地的虚假标示行为,应负以下民事责任:①负责修理、更换、退货;②给购买商品的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经营者若不主动承担上述责任,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其承担。当事人还可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2)虚假标示的行政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经营者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的应受到责令公开更正、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可并处罚款。
二、虚假宣传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虚假宣传行为概念及特征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虚假标示和虚假宣传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方式不一样。虚假标示是在“商品上”,包括在商品的容器等包装上;虚假宣传主要是利用广告,指用在商品以外的其他方法作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为商品经营者,广告经营者为他人实施虚假宣传广告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因此广告经营者不是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
(2)虚假宣传行为主观上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其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销售,具有不正当竞争性。
(3)虚假宣传行为在客观上实施了针对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虚假宣传行为,其形式不限于广告,还有非广告形式,如发表文章、接受采访等。
(4)虚假宣传行为同时损害了竞争者与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虚假宣传的受众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首当其冲受到侵害;虚假宣传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利益最终受到损害。
2.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设置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虚假宣传行为的行政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法》第37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对于虚假宣传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的规定是不一致的。而依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1995年2月1日生效的《广告法》优于1993年12月1日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也作了如下规定:“本法施行前的其他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与本法不一致的,以本法为准。”而以其他方法进行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仍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之规定。
(2)虚假宣传行为的民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之规定,因虚假宣传被侵害了合法权益的经营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3)虚假宣传行为的刑事责任。《刑法》第222条之规定,对利用广告对商品和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广告主,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有关知识产权法的文章
许多虚假新闻与宣传需要有关。不顾人们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完全“从我出发”摆布新闻,而罔顾事实,甚至故意制造虚假新闻,这是许多宣传的致命伤。于是把关不严,让虚假新闻钻了空子。假新闻的根本危害正在于误导受众,使人们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与此相关的各种思维和行动。即使是看起来有正面宣传教育作用的假新闻,也免不了如此,而且还会侵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则,瓦解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2023-11-18
(六)出具虚假的医学证明文件的法律责任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2023-08-05
同时在第24条具体规定了监督者的义务和处罚内容,即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2023-07-23
新闻宣传与理论宣传历来在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司法新闻宣传和司法理论宣传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差异性和共性,并逐渐交互渗透。而司法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司法新闻宣传必然有着很强的专业理论性。这是搞好司法新闻宣传的司法理论前提。而司法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司法新闻宣传表现出来后,反过来会促进司法理论的研究。......
2024-01-22
在电工电路图中,电容器以专用的图形符号和电路标识进行体现。常见电容器的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标识如表2-8所示。⑦的电路符号为“”,表示该电容器为单联可调电容器,TC1标识了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序号。......
2023-06-23
[2]用新闻做宣传日益成为重要的宣传方法。面向国外听众的“美国之音”,是西方国家用新闻做宣传的典范。许多企业也尽可能用新闻手段进行公关宣传、做“软性广告”,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许多新闻传播还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宣传效果。“事实胜于雄辩”,新闻的事实性使宣传容易被接受。......
2023-11-18
泄露国家秘密,是指由于违反了《保密法》的规定而造成的两种情况:一是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凡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应承担法律责任。二是泄露法定的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利益。......
2023-11-05
6)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个人利用职权进行前款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责任。17)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违反本法规定,中标无效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中标条件从其余投标人中重新确定中标人或者依照本法重新进行招标。......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