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陈胜吴广起义:从渔阳到大泽乡,一路胜利!

陈胜吴广起义:从渔阳到大泽乡,一路胜利!

【摘要】:秦二世登基之后,征召了许多壮丁到渔阳戍边,陈胜、吴广正好也在征召之列。陈胜、吴广等人心里清楚,即使到了渔阳也会因为误期被处死,倒不如揭竿而起,寻求一条活路。于是,陈胜和吴广借着他们的名号,希望能得到天下人的响应和拥护。于是,陈胜自封为将军,吴广自封为都尉,领着这些人攻占了大泽乡,天下的百姓纷纷响应,前来投靠。陈胜和吴广带着这些起义的百姓接连胜利,所向披靡。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之后,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当上了皇帝,史称秦二世。秦二世不但昏庸,而且残暴。在他的统治下,百姓的赋税徭役变得更加沉重,刑罚也更加狠毒,百姓们已经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大家都想推翻秦朝的暴政,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站出来领导百姓推翻秦朝的统治。

【爱戴】

敬爱并且拥护。

秦二世登基之后,征召了许多壮丁到渔阳戍边,陈胜吴广正好也在征召之列。当这群被征召的百姓走到大泽乡的时候,正赶上持续的大雨,道路被冲毁了,眼看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按照当时秦朝律法的规定,无法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服劳役的人一律处死。陈胜、吴广等人心里清楚,即使到了渔阳也会因为误期被处死,倒不如揭竿而起,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行的人都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只是少了一个领头的人而已。陈胜觉得自己出身低微,没有大的号召力。恰好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爱戴,一位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此人温良贤明,已被秦二世暗中害死,但是百姓并不知情;另一位是楚国的大将项燕,不但战功卓著,爱护将士,而且有着很高的威望,但是他在秦灭了六国之后就不知了去向。于是,陈胜和吴广借着他们的名号,希望能得到天下人的响应和拥护。

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迷信的心理,巧妙地安排了一番。有一天,一个人在收拾从河中抓到的鱼时,在鱼腹中发现了一块上写“陈胜王”的丝帛,感到十分惊奇,于是陈胜称王的事就在人群中悄悄传开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吴广又趁机在旷野的荒庙中学狐狸叫,人们隐约中听到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声音。

【迷信】

相信神灵和鬼怪等超自然的东西存在。

第二天,众人见到陈胜后,纷纷在背后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情,加上陈胜在这群人中的人缘很好,就对陈胜更加尊敬了。

【人缘】

跟人相处的关系(有时指良好的关系)。

陈胜和吴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便趁着押解众人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故意去激怒他们,并扬言让大家散伙回家去。押解的营尉勃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他们两个。吴广趁机夺过营尉身上的剑,一剑杀死了一个营尉,陈胜也顺势杀了另一个营尉。

陈胜将众人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轰轰烈烈。难道那些王侯将相都是命里注定的吗?”

大家听了他的话,一齐高喊道:“你说的没错,我们都跟着你!”

于是,陈胜自封为将军,吴广自封为都尉,领着这些人攻占了大泽乡,天下的百姓纷纷响应,前来投靠。陈胜和吴广带着这些起义的百姓接连胜利,所向披靡。后来,起义军拥立陈胜为王,将“张楚”定为国号。

阅读思考

1.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装神弄鬼迷惑同伴?

2.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为什么能成功?

词语积累

点化 爱戴 迷信 人缘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注释】:等待时机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用人为的假象去迷惑敌人,当进攻敌人有危险时,就应该让敌人来进攻我方,我方趁机找出敌人的弱点。

【由来】:“调虎离山”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第五十三回之中:“……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明代冯惟敏所著的《海浮山堂词稿·二上·玉芙蓉·嘲赠》中便有“使不了调虎离山计,当不得将军八面威”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