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慧学伴:促进真实深度学习的交互功能

智慧学伴:促进真实深度学习的交互功能

【摘要】:随着“智慧学伴”这类评学教系统的出现,未来的语文教学将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智慧学伴”开放的交互功能,不仅让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情况,及时地做出评价和指导,还能让学生之间及时地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生生之间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评价和回复,学生的思想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超越线下课堂的局限性,实现跨时空交流和碰撞。一方面,高中语文新课标出台,“学习任务群”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依然还存在着秉承教师中心的教学倾向。无论是从微课内容的传授上,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上,课程更多呈现出来的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状态,课堂的对话,更多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式的单向对话。随着“智慧学伴”这类评学教系统的出现,未来的语文教学将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

“智慧学伴”开放的交互功能,不仅让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情况,及时地做出评价和指导,还能让学生之间及时地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生生之间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评价和回复,学生的思想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超越线下课堂的局限性,实现跨时空交流和碰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将更加自由、丰富,从而让教师教授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课堂。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还可以超越班级学习的范围,学生们可以通过“智慧学伴”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与更多的资源和人物进行碰撞,无形中就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场。面对这样开放自由的课堂,语文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情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阅读思考和语言运用。国际测评项目对命题情境的认识高度一致。上海的谭轶斌老师在《PISA阅读情境维度对现代文阅读测评的启示》一文中指出:“根据作者的写作用途或作用,PISA阅读素养测评将情境分为四类:为个人应用而阅读、为公共应用而阅读、为工作而阅读、为教育而阅读。”[2]张所帅老师认为:“为了达到近似真实阅读体验的评价效果,要求呈现的阅读材料是学生平时经历过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3]“参考PISA阅读素养的评估框架,可将情境定义为个体、生活和社会。其中,‘个体’指向与学生个体情感相关的场景与主题,而‘生活’与‘社会’情境主要是指学生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实践。”[4]

其次,语文教学需要为学生设计专题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高中语文新课标出台,“学习任务群”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单篇教学不同,“学习任务群”旨在模拟语文学习的情境,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实践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围绕专题以言语实践活动展开具体学习任务;这些具体学习任务聚合在一起就构成语文课程的任务群。”[5]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为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学生具备了开展专题研究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有“任务”意识和“整合”意识,为学生设计专题任务,让学生在更大的学习场中真正地提升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