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语文评学教系统在课堂测评中的应用

语文评学教系统在课堂测评中的应用

【摘要】:“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课堂教学后测的应用,是指在授课内容完成后,利用“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线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存在的问题,同时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正是由于“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课堂教学后测中的应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形成的能力得以延伸拓展。

课堂教学后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长期以来被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课堂教学后测的应用,是指在授课内容完成后,利用“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线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存在的问题,同时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在学生完成后测之后,教师通过查看“智慧学伴”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对课堂教学做出合理的评定,进而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上进行补足与改进。

依据课堂后测的结果,教师能够发现本班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节课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巩固复习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有的放矢。课堂后测既拓展了课堂空间,又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还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

桃花源记》课堂教学后测内容是依据本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所设计,旨在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领会程度做测评。仿照中考真题,笔者设计测评目标要点:一是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二是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三是考查课文蕴含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针对整体情况进行的后测。

图4-3 《桃花源记》后测情况分析

后测反映出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考试概况的分数分布如图4-3所示。考试概况表格显示学生平均分93.74分,最高分100分。分数分布的柱状图显示9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高达80.65%,可以看出学生整体表现优秀。考试概况中最低分65分,分数分布中80分以下的学生占比共6.46%,提示教师应关注尚需加强学习的少数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其次是针对学科能力表现进行的后测。

图4-4 《桃花源记》后测能力表现情况分析

“智慧学伴”测评工具把学生学科能力分为三类: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在测评报告中,学生在后测中的学科能力表现以柱状图的方式得以清晰呈现,如图4-4所示,学生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三方面能力表现俱佳,指数依次为0.92、0.96和0.93。

最后是学科指标达成度的分析(图4-5)。

在《桃花源记》后测中应用“智慧学伴”测评工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智慧学伴”课堂后测是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进行巩固练习的作业,这里的作业不是机械性、重复性地抄写作业,而是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教师从现有知识与新知识技能的衔接点出发,精心设计后测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言语品质。学生深度参与后测,发展思维,逐渐抵达深度学习的目标。

图4-5 学科指标达成度分析

第二,“智慧学伴”课堂后测还是课堂学习的诊断性评价。“智慧学伴”平台生成的测评报告是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行为效果的及时诊断反馈,与本堂课的深度学习相匹配,课堂后测作为深度学习中的评价,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反思行为,主要包括对自我认知结构和自我认知过程的评价。在完成后测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继续拓展。

第三,“智慧学伴”测评工具更是本堂课的有力支持与补充。正是由于“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课堂教学后测中的应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形成的能力得以延伸拓展。“智慧学伴”测评工具在课堂教学后测中的应用打破了课堂学习的壁垒,如果答错了,学生可以完成“智慧学伴”测评工具提供的推荐资源和推荐练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在线上平台继续提高认识能力和加深理解程度。在课后阶段,教师利用“智慧学伴”双师服务APP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和个性化辅导,这样不仅能针对性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还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课堂后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反馈到下次课的课前准备中,便于精准答疑解难,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达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课后布置后测,及时检测发现学生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据此不断改进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智慧学伴”后测结果的数据为教师提供了下一阶段的学情依据,有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强、效率更高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关注教学连续性,利用课堂后测,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