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阅读“测评框架或说明”文件蕴含的一些基本追求也是我国考试研究者、命题人员和测评文件编写者等相关人员需要重视的。如何保证上述三个层面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在剖析国际“测评框架或说明”文本之余需要反思和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习国际“测评框架或说明”文本的技术规范开始,同时也许还需要适当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
2023-08-17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刻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发展轨迹,探索课堂学习与在线自主学习的最佳融合模式,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焦点。
确定测试性质是诊断工具开发的首要环节。从目标看,本项目进行的测试属于学生学科优势与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诊断测试,在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测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形成个人学习报告。通过对学习报告的解读与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科优势与短板,开展精准学习。测试的目标在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特定领域的必要能力,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从功能看,本项目依托于网络平台,符合大数据的时代趋势,与传统纸质测评相比,基于网络平台的测评能够更加及时地进行反馈,并能够生成个性化的测评报告,能更加科学地反馈出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测评工具的开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为根本目的,通过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与思维过程,诊断、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评价的终极目标。
优秀诗文阅读测评工具以优秀诗文阅读学习能力框架为基础,基于学生能力点为中心开发在线学习试题,利用了网络的测评优势,因此回到试题上去落实,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微测试”时间短,同时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使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来开展针对自己的诊断学习。从内容上来说,测试题目内容的设置具有真实的情境性,考查点和评分标准均以语文学科能力点为依据来描述学生的能力表现样态,挖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认知,让学生以测试文本作为学习材料,以新学到的知识理论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呈现学习成果,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应的语文问题,最终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
整本书阅读测评工具以经典名著阅读学科能力框架为基础,以两版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依据,开发整本书阅读测评工具。首先,选择两版课程标准提供的阅读建议书目,以及阅读建议的图书类型与范围。其次,建立整本书阅读与统编教材中课文阅读学习的关联,立足教材中的篇章拓展阅读篇目。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考虑,选择日常阅读中的报纸杂志及新出版的图书。根据作品的类型,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慢慢摸索出整本书阅读的门径。开发整本书阅读测评工具时,立足课堂教学,把教材内容与整本书阅读紧密关联起来,将课堂有限时间阅读延伸到课外无限阅读拓展之中。
文言文阅读测评工具以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表现图谱为依据,遵循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规律与特点,遵循能力图谱提供的议论文阅读学习指标。开发工具时,关注文言文阅读材料和评价的浅易,注意给学生设置多样的测试情境。初中文言文阅读测评工具能促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评工具以实用类文本学习能力框架为基础,开发出基于学生能力点为中心的在线学习试题,因为其利用了网络的测评优势,所以回到试题上去落实。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微测试”时间短,同时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使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来开展针对自己的诊断学习;二是试题设置出真实而形象的生活情境,注重试题内容的情境化、能力化、生活化,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
议论性文章阅读测评工具以初中议论性文章阅读能力表现图谱为依据,遵循初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遵循能力图谱提供的议论文阅读学习指标,从立足教材、循序渐进、开发支架、思维可视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评学教的一致性。开发七年级的议论性文章教学资源,要遵循初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可立足教材,选择一些夹叙夹议的文章作为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建立逻辑思维意识,为议论文阅读学习进阶奠定基础。议论文阅读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重点,开发测评工具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思考呈现出来。因此,开发微测题者,在深入研读测评的议论性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设计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的测评支架。
文学作品阅读测评工具以文学类阅读学科能力框架为基础,开发在线学习试题,任务微小细化,测试时间短,针对性强,在平时的零散时间就能开展针对自己的诊断学习。试题的阅读文段内容丰富,考试设题呈现多元性,唯有读透文段,厘清基本意思,才能顺利完成相关题目,质疑性阅读训练契合性更高,其训练价值也更为丰富。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可塑性很强。因此,在测试中对此有充分认知,利用多种题型调整契机,对学生进行阅读启迪,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情境展示、思维导图、合作交流、读写结合等,都体现了出题人的创新整合处理。
任务型表达测评工具以任务型表达能力表现图谱为依据,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开发任务型表达板块的测评工具提供了情境设计依据,引导任务设计思路。据此,遵循初中生写作思维发展的规律,遵循能力图谱提供的任务型表达学习指标,从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设计典型的写作任务、明确任务表达的对象等方面入手,开发初中任务型表达能力表现图谱开发测评工具。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背景下,情境与任务密切相连,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这样一段话:“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典型的思想情感,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由此联系思考任务型表达的任务设计,设计出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典型的情感、呈现典型成果的典型任务至关重要。
个性化表达测评工具以个性化表达学习能力框架为基础来研制基于能力点的在线“微测试”学习试题,时间不长,切口小,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试题设置出真实而具体的生活情境,注重试题内容的情境化、能力化、生活化,凸显出语文学科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关联。从内容上来说,测试题目内容的设置具有社会生活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同时,题目的考查点和评分标准均以语文学科能力点为依据来描述学生的能力表现样态,侧重挖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认知。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育评价不可分离。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
有关语文评学教系统的重构的文章
国际阅读“测评框架或说明”文件蕴含的一些基本追求也是我国考试研究者、命题人员和测评文件编写者等相关人员需要重视的。如何保证上述三个层面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在剖析国际“测评框架或说明”文本之余需要反思和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习国际“测评框架或说明”文本的技术规范开始,同时也许还需要适当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
2023-08-17
《阅读锚定标准》中有这样的说明:“标准界定了每一个学年末,学生应该能理解什么和能够做什么。”[8]这一说明揭示了理解和描述阅读素养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其次,《阅读锚定标准》的前两个维度“主要思想和细节”与“艺术和结构”下面的具体标准,也都指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本的不同侧面应该作出怎样的认知反应。......
2023-08-17
全脑优势概念的发展,是建立在“大脑二分模型”与“脑部三分模型”这两个科学发现和推衍的理论系础上的。赫曼在1977年又研究出“赫曼全脑优势测评工具”,可将一个人偏向哪一象限的程度,具体量化出来。赫曼指出,人类的思维形态是由四种不同的思维本体集合而成。依据“赫曼全脑优势测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用这四种区域通过不同强度来表示,而这些则表明了你在哪些工作上拥有优势,当然,同时也能够通过锻炼改善自己的劣势。......
2023-11-15
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入人们的社会和生活工作中去,因此关于阅读素养的界定需要更新和延展[52],以顺应“电子设备和电子文本普及的趋势”[53]。(一)文本类型角度:调整分类视角及外延2000—2018年,PISA文本类型的变化是较为显著的,如表3-5[54]所示。作出这些调整是因为信息技术引发了阅读对象的变化。基于这样的原因,2018 PISA阅读测评框架,对导航技能及其重要性做了专门的解释,并在文本分类框架中增加了“结构和导航”这一维度。......
2023-08-17
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考试大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不可回避的是,细究考试大纲,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测评领域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试大纲给“表达”领域分出了两个考查内容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2015年,有11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板块设定测评目标。[5]当然,实际的考试命题终究还是要操作性框架的,考试大纲文件的取消,并不代表着考试大纲中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会同时消失。......
2023-08-17
以下将分析用于报告反馈的阅读水平表现量表与测评构念、测评框架间的关系。PISA以七个等级水平的阅读精熟度量表来描述15岁学生可能的阅读表现水平层次。NAEP针对4、8、12年级学生,分别从“基础”“熟练”“高级”三个水平层次来描述特定年级学生的阅读表现水平层次。下文从两个方面解析“NAEP阅读表现水平说明”和“PISA阅读精熟度水平描述”:横向,阅读素养主要的描述维度是什么?......
2023-08-17
2019年全国Ⅱ卷和北京卷设置了选做题,并且旗帜鲜明地打上了“任选”两字。(一)任选形式差异两个选做题,命题思路还是有差别的。[24]任选题形式差异背后应该有本质的考查意图和评价焦点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明了并尽量规避任选试题的风险。同时,也要防止长期固化一种任选类型可能给教学和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