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评学教系统指标体系的研发意义

评学教系统指标体系的研发意义

【摘要】:实现教、学、评的一致,要树立评价先于教学、评价与教学融合的意识。[1]互联网与评学教系统结合,使评价具有个性化、过程化、多主体性等特色,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符合教学改进的发展趋势。每位学生通过前测和后测都能取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诊断报告。通过信息技术将评学教深度融合,将会带来评价概念的嬗变。

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整体教学设计。他们强调“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评”,先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再安排相关的教学规划,以“少而重要”的“持续性理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迁移,打破教学中有广度无深度的尴尬局面。这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在确定单元的持续性理解和基本问题后,接下来并非直接进入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而是评价在先,要确定评估证据,包括选择评估方式、设计核心任务、制定表现性的评估标准等。

实现教、学、评的一致,要树立评价先于教学、评价与教学融合的意识。李卫东老师认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为高中阶段的教、学、评提供了一个总体的表现标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开发制定指向本单元持续性理解和基本问题的表现标准,让教师和学生明白‘好到什么程度才是好’‘具有什么表现就能证明理解和运用了学科核心观念’。”[1]

互联网与评学教系统结合,使评价具有个性化、过程化、多主体性等特色,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符合教学改进的发展趋势。每位学生通过前测和后测都能取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诊断报告。这些报告可以对语文学科整体综合表现、历次总测表现、学科关键能力表现、四大核心素养的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而且学生平时的学习路径也会被实时记录并分析,从而进一步形成过程性评价。通过“以评促学”,逐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一次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客观认定,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微测试的过程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认知学情,找到具体的改进途径,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将评学教深度融合,将会带来评价概念的嬗变。评价不仅仅是一个通过收集资料证据来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心理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