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摘要】:在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就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理念。目前,大部分国家的关键能力框架,入选频率较高的能力指标主要聚焦在“4C”,即沟通、合作、创新、审辨思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在“4C”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化理解与传承,赋予关键能力培养以本土文化特色。

课程改革始终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就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理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国家的关键能力框架,入选频率较高的能力指标主要聚焦在“4C”,即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创新(creativity)、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在“4C”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y),赋予关键能力培养以本土文化特色。从这些高频指标可以看出,关键能力尤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具有强烈实践色彩的行动能力,它鼓励学生去应对情境、选用方法、解决问题。跨学科层面的“5C”通用能力可以对应我国一般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关键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研制出包含“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三大能力维度、十二项具体指标的能力框架。其中,学习理解包括“观察注意、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五项指标,实践应用包括“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应用”四项指标,迁移创新包括“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三项指标。[12]东北师范大学徐鹏教授提出:“在关键能力研究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我们还不能随便把上述能力维度和具体指标称为‘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只能说是关键能力在语文学科内部的具象化体现。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团队围绕语文学科能力继续开展实证性的田野研究。我相信随着研究进展的推进,我们能够逐渐遴选出更为准确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维度和指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