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之前,有必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就法院调解制度所进行的研究。鉴于关于调解的文献浩如烟海,本节仅选取实证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述评。一种观点认为,调解作为一种解纷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仍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文献,主要侧重于对调解的功能性分析,尚缺少对调解率的深入分析。从案件的具体类型来看,婚姻家庭类、合同类及侵权类案件的调解结案率都未超过60%。民事诉讼调解率的回升......
2025-09-29
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之所以产生纠纷,都是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这一点,决定了合同纠纷与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法经济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当事人对于解决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如下三个主要因素:当事人对于诉讼结果的预期差异、诉讼结果对于当事人的重要性以及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差异程度。[28]如果对这三种因素进一步展开说明,那么大体可以这样认为:“预期差异越大,比如一方认为自己肯定能打赢官司,而另一方不这么认为,那么,当事人越容易要求法官判决,而不愿意接受调解;诉讼结果对于当事人的重要性越大,比如标的额越大,那么当事人就越倾向于要求法官判决,而不愿意调解;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差异越大,比如一方拥有作为杀手锏的证据,而另一方不知道这个证据的存在,那么,当事人越倾向于法院判决,而不愿意调解。”[29]
如果将上述三个因素代入合同纠纷(主要是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排除预期差异和信息差异这两个因素。这是因为,在多数的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和劳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对于诉讼的最终结果都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例如,在借款合同纠纷中,出借人和借款人对于逾期归还借款的法律效果,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需要经过专门的法律教育,只要有着普通的生活常识即可。同时,在买卖合同纠纷与劳动合同纠纷中,都存在的是关于金钱债务的问题,也就是所要货款或者劳动报酬的问题。大部分的案件,当事人对于案件的基本事实并不存在争议,这也导致了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太多的信息差异。[30]易言之,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选择调解还是判决,主要取决于标的金额的大小。当合同纠纷争议所涉及的标的金额越大时,当事人之间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可能性(或者说概率)就越小。试想,当合同争议的标的金额为1000元时,当事人可以退让200元以换得对方主动履行,而当争议标的达致1000万元时,即使是20%的退让,也有200万元,这时,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在事实清楚、法律明确的情况下,当事人选择调解的可能性必然会被放大的标的金额所削弱。
当然,上述分析还只是理论上的一种推断,需要经验证据的进一步证实。基于上述分析,笔者选取了1986—2025年的借款合同纠纷统计数据(见表5.7),分析标的金额与调解率之间的联系(见图5.4和图5.5)。[31]
表5.7 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与借款合同标的平均金额
续表
图5.4 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与借款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变化
图5.5 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与借款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散点分析
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笔者只整理了1983—2025年的相关司法统计数据。其中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指的是狭义上的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一审),不包括民间借贷纠纷在内。借款合同纠纷数量和借款合同争议总金额,指的是在统计年度内人民法院一审结案的借款合同纠纷数量和标的金额的总和。在此基础上,笔者计算了标的平均金额(计算公式为:平均金额=标的金额总和÷借款合同纠纷结案数量)。(https://www.chuimin.cn)
从表5.7、图5.4和图5.5来看,有三点符合我们预期的假设。首先,如图5.4所示,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和借款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相反的,尤其是2025年以来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其次,与此相对应,在借款合同标的金额快速上升的过程中,相应的调解率却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最后,利用统计学上的线性回归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与合同标的金额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3,属于高度相关。这一点在图5.5中得到了明显的说明。图5.5是以借款合同纠纷调解率为横坐标、以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为纵坐标的散点图,各个点集中于趋势线附近,这也说明了两组数据时存在紧密的相关性。
与借款合同相似,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率与合同诉讼标的金额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见表5.8)。[32]如图5.6所示,在总体的变迁趋势上,买卖合同调解率与标的平均金额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如果用统计软件对它们的联系进行分析,如图5.7所示,两者之间的变迁趋势拟合度达到0.67,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表5.8 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率与买卖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
图5.6 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率与买卖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变化情况(1986-1998)
图5.7 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率与买卖合同纠纷中标的平均金额散点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就纠纷调解率与合同诉讼标的金额之间的联系度来看,借款合同纠纷(0.83)比之买卖合同纠纷(0.67)更加密切。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借款合同纠纷所涉及的问题相对较为简单,借贷双方之间法律上的争议较少。而买卖合同纠纷虽然也主要涉及货款问题,但是货物质量、货物的运输风险等问题,往往会对纠纷的解决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当事人之间对于案件最终的审理结果预期不一,进而提高了调解的可能性。回顾借款合同纠纷与买卖合同纠纷的调解率,即可验证这一点。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合同纠纷标的金额的大小,对于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纠纷标的金额越大,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可能性越小。[33]
相关文章
在研究之前,有必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就法院调解制度所进行的研究。鉴于关于调解的文献浩如烟海,本节仅选取实证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述评。一种观点认为,调解作为一种解纷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仍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文献,主要侧重于对调解的功能性分析,尚缺少对调解率的深入分析。从案件的具体类型来看,婚姻家庭类、合同类及侵权类案件的调解结案率都未超过60%。民事诉讼调解率的回升......
2025-09-29
表4.2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数据统计续表图4.2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收案数变动趋势图4.3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调解率与判决率走势分析婚姻家庭、继承类一审民事案件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此类案件有如下两个特点。如图4.3所示,从1980年至2010年,此类案件的调解率与判决率都经过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至2010年,此类案件的调解率达到了48.89%,而判决率则下降至27.11%。历年的调解率始终高于判决率。......
2025-09-29
如图4.10与图4.11所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三大类型民事案件的结案数占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合同纠纷结案数占比快速增长不同的是,其他两大类型民事案件结案总量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占比却有所下降。这是三大类型民事纠纷调解率共同享有的特征。其中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的调解率变化幅度最小,而合同纠纷与权属、侵权纠纷的调解率变动幅度均较为剧烈。......
2025-09-29
在调解的行动结构中,法院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45]在此意义上,中国的法院运作与西方法治理念中所传递的“消极、中立裁判纠纷”的法院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异。[46]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下的法院是一种在司法逻辑与行政逻辑双重支配下的司法组织。对于所审理的民事案件,是否调解,应当以当事人的提出为前提。[50]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院往往策略性地使用这两种逻辑。大量诉讼案件进入法院,使得法院的案件压力陡增。......
2025-09-29
在司法统计中,如何对司法机关所受理的民事案件进行统计,构成了司法统计工作者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立案工作需要严格遵照最高人民法院所确立的民事案件案由进行。作为审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司法统计也是以民事案件的案由作为其统计的标准。对适用民事特别程序等规定的特殊民事案件案由,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直接表述。其二,审判方式改革及民事立法对民事案件案由影响明显。......
2025-09-29
无须赘言,调解率,属于司法统计中的相对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统计中,存在不同类型的调解率,如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诉讼调解率,甚至刑事案件和解率。在司法统计及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调解率指向的也是民事诉讼调解率。如果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那么,可以这样说,司法统计人员在对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率计算时,还必须确定如下因素:统计时间、结案数、调解数。......
2025-09-29
统一合同法实施以后,我国的司法审判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经济审判庭撤销,纳入民事审判庭的范围。图4.4合同纠纷一审结案数量增长情况图4.5合同纠纷一审调解率趋势观察表4.3、图4.4和图4.5,可以发现一审合同诉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合同纠纷结果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易言之,合同纠纷的结案形式对民事诉讼调解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表4.4合同纠纷一审结案数占比续表图4.6合同纠纷与其他民事案件的对比......
2025-09-29
当事人之间一旦发生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极容易导致彼此信任关系的裂痕,由此发生剧烈冲突。就借款合同的形成过程来看,在进入法律的处理程序前,该纠纷往往经历了多重的交涉过程。因此,借款合同的纠纷往往在进入法院之前,已经经过多重的过滤网“拦截”。......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