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治理形式中,最为人所关注的是来自国家的治理。在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国家治理的逻辑发生了多次的转变。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转型过程必然出现的社会矛盾突起、社会问题迭起、社会形势多变”,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为国家领导层确定的主要治理目标。所谓大调解,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2025-09-29
合同(或曰契约)是民事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借助于合同,经济活动主体明确彼此之间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为商品流通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指导。从一定程度上说,合同缔结越是活跃,越能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与兴盛程度。当然,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者有之,违反合同者也不在少数,由此出现了合同纠纷与合同纠纷司法审判。
需要指出的是,从2025年至2025年,我国的合同立法发生了数次较大的变动,相关的司法审判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司法统计的标准和口径也有所不同。如在2025年以前,我国的合同立法体系由《民法通则》(1986)、《经济合同法》(1981)、《涉外经济合同法》(1985)、《技术合同法》(1987)构成,此外在《海商法》《保险法》《民用航空法》等单行法中,均有关于合同的规定。[13]在此立法体系下,司法统计将合同纠纷的统计内容分散为债、经济合同(国内)、涉外经济合同(包括港澳台)等类别中。其中债包括借贷合同、买卖合同、抵押合同、承揽加工合同、劳动报酬合同等;经济合同(国内)则囊括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供用电合同、借款合同等;涉外经济合同(包括港澳台)主要包括补偿贸易合同、保险合同、信贷合同等。
2025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统一合同法。统一合同法立法上维持了狭义合同的概念,即将合同范围限定在债权合同,基于身份关系的协议如结婚、离婚、收养、遗赠抚养协议等不在统一合同法的调整范围。更为重要的是,立法上坚持统一合同的概念,不再区分经济合同与非经济合同,商事合同与民事合同,国内合同与涉外合同。统一合同法实施以后,我国的司法审判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经济审判庭撤销,纳入民事审判庭的范围。司法统计上亦将债、经济合同(国内)、涉外经济合同(包括港澳台)、运输合同等纳入合同纠纷这一统计类别。[14]
根据《全国人民法院司法统计历史资料汇编:1949—1998》、《中国法律年鉴》及《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所披露的数据,合同纠纷一审的统计数据如表4.3所示。
表4.3 合同纠纷一审数据统计
续表
根据表4.3(合同纠纷一审数据统计)的数据,笔者制作了图4.4(合同纠纷一审结案数量增长情况)和图4.5(合同纠纷一审调解率趋势)。
图4.4 合同纠纷一审结案数量增长情况
图4.5 合同纠纷一审调解率趋势(https://www.chuimin.cn)
观察表4.3、图4.4和图4.5,可以发现一审合同诉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合同纠纷结果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图4.4所示,虽然结案数在2025年以后有所放缓,但是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如选取2025年、2025年、2025年、2025年四个时间点,可发现,2025年我国合同纠纷结案数为10106件;2025年为1121933件;2025年为2531173件;2025年为3239740件。前两个十年,以超过百万的数量增长,第三个十年也增长了70万件。
其二,调解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如图4.5所示,从2025年至2025年,调解率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整体上出现了显著下滑的趋势,直至2025年才止住。而2025年以后,调解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2025年的调解率为26.54%,至2025年,调解率仅为34.23%。作为调解率的参照,合同纠纷判决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此期间,调解率与判决率出现两次换位的情况,这两年分别为2025年和2025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纠纷案件在我国民事案件的总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如表4.4和图4.6所示,2025年,一审合同纠纷案件在全部民事案件中的比重不到2%,而至2025年,这一比重升至82.64%。虽然在2025年以后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在50%以上。易言之,合同纠纷的结案形式对民事诉讼调解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表4.4 合同纠纷一审结案数占比
续表
图4.6 合同纠纷与其他民事案件的对比
相关文章
在诸多治理形式中,最为人所关注的是来自国家的治理。在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国家治理的逻辑发生了多次的转变。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转型过程必然出现的社会矛盾突起、社会问题迭起、社会形势多变”,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为国家领导层确定的主要治理目标。所谓大调解,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2025-09-29
在调解的行动结构中,法院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45]在此意义上,中国的法院运作与西方法治理念中所传递的“消极、中立裁判纠纷”的法院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异。[46]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下的法院是一种在司法逻辑与行政逻辑双重支配下的司法组织。对于所审理的民事案件,是否调解,应当以当事人的提出为前提。[50]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院往往策略性地使用这两种逻辑。大量诉讼案件进入法院,使得法院的案件压力陡增。......
2025-09-29
在司法统计中,如何对司法机关所受理的民事案件进行统计,构成了司法统计工作者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立案工作需要严格遵照最高人民法院所确立的民事案件案由进行。作为审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司法统计也是以民事案件的案由作为其统计的标准。对适用民事特别程序等规定的特殊民事案件案由,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直接表述。其二,审判方式改革及民事立法对民事案件案由影响明显。......
2025-09-29
无须赘言,调解率,属于司法统计中的相对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统计中,存在不同类型的调解率,如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诉讼调解率,甚至刑事案件和解率。在司法统计及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调解率指向的也是民事诉讼调解率。如果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那么,可以这样说,司法统计人员在对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率计算时,还必须确定如下因素:统计时间、结案数、调解数。......
2025-09-29
在教科书中,对于进入法院的社会主体,诉讼法将之统一称为“当事人”。调解作为法院诉讼过程中的一个场域,当事人在调解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内在支配逻辑,对调解的成败和调解率的高低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离婚案件的争讼过程中,往往卷入当事人的亲属、单位等。在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民事纠纷中,当事人的调解逻辑更为复杂。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关系”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具有生活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彼此之间生活范围的重叠。......
2025-09-29
相应地,行政合同纠纷也日渐涌现。本文通过对两种诉讼途径各自存在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行政诉讼的框架内建立行政合同诉讼制度应当是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出涵盖诉讼目的、受案范围、诉权分配、审理规则以及诉讼类型五个方面的行政合同诉讼制度整体图式。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为契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行政合同诉讼制度,[36]最终达致实质性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目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09-29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不同,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应是与原告处于平等地位的公民、法人。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私立学校因某些行为违反双方签订的教育培养协议,侵犯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基于流动儿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对这类学校提起民事诉讼。因此,为了保护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不受侵害,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民事诉讼的手段,向侵犯其受教育权的平等民事主体追究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2025-09-29
在双方当事人有共同的主管部门的情况下,合同纠纷多由主管部门调解解决。在调解协议达成之前一方拒绝继续调解或者协议达成后一方拒绝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的,调解无效。调解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生效,双方当事人必须自动履行。法庭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书与判决书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案件受理费6 540元,由北京市祥云实业技术公司负担 。......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