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录展示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录展示

【摘要】: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我们处理真情画面常见的两种方法:特写镜头,放大细节;细化动作,延其过程。(教师巡看,个人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表达真情,触动心灵

一、导入(入境入情,激发情感

师:今天这堂课从观看韩红《天亮了》视频开始。(播放视频)“轰!”一声巨响,一辆满载游客的高空缆车突然从20层楼高的山顶坠落。就在缆车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孩子,用高擎的手掌挡住了死神,自己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深爱的孩子、眷恋的世界。这首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是什么?

生:伟大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总是无私的,总是无怨无悔的。

生:我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感受了母亲的辛酸。(掌声)

师:这位同学忍不住眼眶通红,触动你心灵的地方在哪里?

生:最触动我的是母亲用双手托住自己的孩子画面。(学生点头、掌声)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母亲每天在门口的守望。

师:嗯,肯定是一幅令人断肠的画面。

二、追忆(打开思维,寻找真情)

师:假如你拍摄一段真情画面,怎样才能找到真情素材呢?

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别人的作品。

生:鲁迅塑造典型人物的时候常“杂取种种人”,这种方法值得借鉴。(掌声)

师:不错,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用心地去感受自己身边的小事,这样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只有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他人。(掌声)

师:不错,这是一种好方法,我们自己发现不了身边的真情素材,常常是因为我们的脚步太匆匆。同学们,请停下你们的脚步,留意身边的“微尘”。(板书:小)

师:在你身上有这些真情的“微尘”吗?请给大家分享。

生:一个下雨的深夜,我发高烧,母亲背着我在雨中狂奔的画面。

生:自己淘气,被小刀割伤了手指,爸爸发现后,急忙用止血贴给我包扎的情景。

生:在校门口每次看见父亲离去的背影

师:这些真情的画面有的发生在雨中,有的发生在家里,有的发生在校门口。那么,从发生情境的不同去捕捉真情画面是我们快速寻找的方法。(板书:情境)

师:这情境可以是?

生:车站的离别。

生:校门口的等待。

生:厨房忙碌的身影。

生:灯光下的谈心。

生:村口的守望。

……

师:刚才同学们寻找的真情画面让人感到特别沉重。难道触动心灵的画面只有沉重这一种情感基调吗?

生:不是。

师:从情感基调上,除了“悲”,还有?

生:喜。

生:怒。

生:哀。

生:乐。

师:那么我们在寻找真情画面时,还可以从不同情感基调去捕捉。(板书:情感)

师:(投影显示)乔治·桑曾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车站的离别、窗口的守望、校门口的等待表现的是真情。会心的微笑、耐心地鼓励、谆谆的嘱咐表现的又是不是真情?

生(齐):是。

师:(投影显示)失望的眼神、大声地斥责、扰耳的唠叨呢?

生(齐):也是真情。

师:好,我们把这些真情画面用语言朗读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这样的真情画面既感人又别致。

(投影显示)朱自清曾说过,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易放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

三、悟法(品读佳作,体悟技法)

你寻找到真情画面后,该如何进行拍摄呢(或者处理画面的)?梅兰芳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请整体阅读下面A、B两组名家名作,思考这两组中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真情?试简要分析。(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3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完成了任务)

师:哪位同学朗读A组的文字?其他同学在老师表演的基础上再思考。

生: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好似生怕她离去……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师:冯骥才是如何处理画面的?

——《白发》

生:刻画细节。

师:为了突出画面感,如从整体思考,可以怎样归纳?

生:特写。

生:放大细节。

师:很棒!作者采用了缩短镜头,特写画面。

(投影显示)A组特写镜头,放大细节

师:通过特写细节,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以及怕失去母亲而流露出一种惊恐、害怕的心理。哪位同学朗读B组的文字?其他同学在老师表演的基础上再思考。

生:“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冬天》

师:朱自清又是如何处理的?

生:描写动作。

生:把动作一一呈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放慢动作,动作连续进行。

师:总结一下同学的观点也就是分解动作,依次呈现动作。

(投影显示)B组细化动作,延长其过程

师:谁来简要赏析一下这段文字。

生:捕捉夹豆腐这一动作,并分解为:站、仰、觑、伸、夹、放。

师:抓住了文段的动词,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父亲那“仰着脸,觑着眼睛”,从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以及孩子们“眼巴巴望着”和热切的“等着”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的描写,活现了父亲的温和慈爱。

生:这一系列动作构成了一副其乐融融的温情画面。(掌声)

生:父子情,父子爱浓缩在这幅温情的图画之中。(掌声)

师:非常好,分析出了创作方法真正的意义——表达真情。我们处理真情画面常见的两种方法:特写镜头,放大细节;细化动作,延其过程。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在综合表达的基础上,运用具体描写方法,突出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

四、运用(重温真情,感动常在)

师:总结方法,指导实践。下面运用总结出来方法创写一段表达真情的文字。

(投影显示)捕捉让你感受最深的真情画面,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描写。时间8分钟,120字左右。(教师巡看,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展示(展示作品,表达真情)

师:表达真情,从现在开始;追求成功,从这里腾飞。小组展示,选优推荐到大组再到全班展示。(教师巡看,个人在小组内进行展示。2分钟后,大部分小组任务已经完成)

师:好了,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真情画面。哪个小组先来?好的,这个小组先来。

生:火车的汽笛声从远处悠悠地传来,父亲逆着微光,勒紧手中的行李,皱起了眉。

师:对不起,停一下。你写的文辞非常漂亮,你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把它读出来。

生:可我还是发现了父亲眼中百转千回的泪水,不自觉地想要涌出眼眶,却又被生生地逼回。可这泪水似不屈服那般,再次堆满了父亲发红的眼。终于,在火车进站的那刻,他坚忍地吞咽,那泪水终究落在他沟壑的脸上。我怔怔地望着他,望着那千军万马般奔涌而出的泪水,望着那离去的背影,在心底暗自说着肉麻的话语。不一会儿,火车汽笛声从我的耳畔忧伤地飘向那远方。(掌声)

师:非常精彩,记叙了小的时候与父亲车站的一次离别。对父亲离别时强忍泪水,到分手的一刹那泪水还是夺眶而出的画面进行重点描写,真切感受到父亲的不忍离去。多年后,被父亲的泪水打湿的心灵仍没有烘干。很好,还有哪个小组来和我们分享?

生:我也写的是父亲。

师:好!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生:与父亲走在雨中,一路上有说有笑。忽地抬头望见父亲持伞的手,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心酸。父亲的手布满了痕印老茧,像是被狂风肆虐后的高原一般布满了沟壑。父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的生活,那粗糙的手上铭刻的是父亲的爱。(掌声)

师:简单而深沉。特写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创造出来的美好生活。还有吗?请这位同学。

生:儿时母亲为我缝补衣服的情景。

师:很特别,这情景在文学作品中多见,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历较少。让老师也重温一下童年吧。

生:我在暗处,静静地望着灯光里温润的母亲。她微微觑着干涩的眼,褶皱纵横的脸贴向最为明亮的光处,佝偻着那瘦弱的脊背,她拿着银针在摔破的衣物间来回穿梭,或又停顿检查针脚是否细密……在长夜的最后一更里掐灭闪烁的灯光后,再沉沉地护着我睡去。那温柔少语的母亲,永远驻留在我儿时最温暖的回忆里。(赞叹声、掌声)

师:太棒了!生命的本质穿透所有的心灵,母爱依然是天下最伟大的情感。母爱,总是用细腻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泪光盈盈)

师:最后一次机会,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与我们一起分享?生:吃火锅

师:和谁呢?你请谁吃?

生:是我哥哥请母亲和我吃火锅。

师:嗯,不错。值得期待。

生:母亲节,哥哥攥着自己攒了许久的钱,请母亲和我吃了一次火锅。席间,他提出为母亲调配佐料,他站起来,身子微微前倾,缓缓地拿走母亲身前的配料碗,可能有些紧张,他的手在不停颤抖,这使他不得不更加用力地捧握着那只碗。一桌之间的距离,在他心中却似乎走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掌声)

师:哥哥在母亲节用自己攒了很久零用钱请母亲和我吃火锅,这是一次多么特别的火锅,选材新颖。把为母亲调配佐料的一系列动作构成一幅温暖的画面,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爱。这爱让我们倍感温暖!

六、结语(播种孝心,感恩咏叹)

师:父母的头发白了,他们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了我们。

父母的腰弯了,他们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

父母的眼睛花了,他们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们。

孝是一次心灵的悸动,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是一次默默的理解。让我们用行动播种孝心,传承孝道吧!

师:好,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打开现代诗歌创作之门

——生活处处是诗歌

【课前师生互动】

师生:(播放视频,师生齐唱)高晓松作词、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师生互相致礼)

一、开课演说

师:同学们,听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你们一唱就能记住的歌词是什么?

生:(齐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师:同学们,诚如高晓松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带着歌声中的希冀,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寻找那片生活的浪漫之海。诗是一种灵感,诗是一种火花,诗是一帘幽梦,诗是一江明月,诗是你我高贵的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拾唐宋时的明月,带着生活的积淀,带着美好的想象,一起去打开现代诗歌的创作之门吧!

(出示标题)

二、课堂觅珠

师:同学们,先看你们的学案,我们一起来理解现代诗歌的概念及特点,从理性层面对现代诗歌进行初步认识。

(生齐读)

概念: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特点:

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思想上:写出动人情意(独特体会、哲理思考);

格式上:分行表现(依照内容表达需要分行)。

师: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是想象,它贯穿诗歌创作的始终,由实到虚,把天南地北、不伦不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例如:林语堂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一样,越短越迷人。”

(学生大笑)

师:现代诗歌创作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收罗形象,捕象蓄势。从理论层面看,诗歌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生活百态、目光所及之处处处充满着可以入诗的形象。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展小组比拼,展示生活中所熟悉的人、景、物。把你收罗出来的形象按类别写在你的学案上,小组6名成员互相补充到最丰富的状态,2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PK展示。

(生环顾四周后疾书)

师:好,看到同学们的学案上已经写满了内容,现在来交流你们的成果。(学生踊跃举手)

人:爷爷、奶奶、交警、校长

景:夕阳、青山、落花、流水、星星

物:走廊、凉亭、台灯雕塑吉他、镜子、黑板、粉笔

师:同学们善于发现,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课件上的这些形象,有些是同学们找到的,有些是大家暂时或者站起来的同学们还没有找出来的,但时常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老师为你们做了一个梳理,看看这些是否都是你生活中时常能看到的形象。

(课件展示)

人:老师、校长、宿管阿姨、同学、父母、爷爷、奶奶、交警、人群

景:夕阳、青山、落花、流水、雾、太阳银杏叶、大雁、夜幕、蚂蚁、泥土、星星、落叶、雨、天空、云、蝉、小草、飞鸟、风、彩虹、月、树、葡萄、狗尾草

物:走廊、凉亭、台灯、雕塑、吉他、镜子、篱笆、时钟、玻璃、床、纸、校服、足球、果酱、球鞋、钢琴、操场、红旗、黑板、粉笔、石碑、钟、糖、书本、课桌、跑道、楼、围墙、门、窗、路灯、白纸、杯子、石砖、栏杆、图书馆、房子、桥、露台、秋千、锅、碗、瓢、盆、筷子、餐桌

师:昨天老师来到公道中学的时候,也摭拾了扬州城的形象,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同学们来验证一下是不是生活中发现的形象均能成为诗歌中表情达意的意象。

幻灯片展示)

秋天的银杏

你翩跹而下

用身躯铺就金色的梦

在梦中有我和无数精灵的公道相逢。

(生鼓掌)

师:生活形象皆可入诗,但是只有形象的积累还远远不够,由形象变成诗歌还需要意境的创造,意境创造靠寓情于景,寓情于景的手段靠艺术技巧,我们重点看修辞。现代诗歌创造的第二环节运用修辞,创造意境。先请第一组同学朗读学案上例1席慕蓉的《乡愁》,其余各组同学思考本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第一组朗诵《乡愁》)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生3:营造了深邃幽远之境。

(师幻灯片明确)

《乡愁》

手法:比喻

情感:喜爱与不舍

意境:深邃幽远

师:同学们都能准确回答。请全体女生朗读学案上例2冰心的《繁星》,男同学思考本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全体女生朗读《繁星》)

男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男2:对星星的和谐相处表示赞美。

男3:营造了幽静和谐之境。

(师幻灯片明确)

《繁星》

手法:拟人

情感:喜爱与赞美

意境:幽静和谐

师:请推荐1名声音甜美的同学朗读学案上例3顾城的《安慰》,其余同学思考本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熊××、李××。

师:你们俩谁主动来读?

(李××朗诵)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2:运用了通感手法。

师:到底运用了哪种手法?说出理由。

生3:运用了通感手法,甜甜的红太阳,把视觉当味觉写,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营造出明丽欢快之境。

(师幻灯片明确)

《安慰》

手法:通感

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境:明丽欢快

师:(强调)现代诗歌创作常用修辞包括比喻、拟人、通感、夸张、反复、对偶等。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铺垫,我们还要注意第三环节雕琢语言,凸显诗味。

(幻灯片展示)

公仆

潘悦越(修改前)

走着走着

红灯亮了

我停在路中央

茫然又迷惘

跟着我走

叫停车辆

我走过人行道

雀跃再回望

那身交警装

陈旧却发着光

谢谢你啊

祖国的支梁。

公仆

潘悦越(修改后)

走着走着

红灯亮了

在路中央

蜷缩迷茫

他挥停车辆

引我渡往

雀跃回望

那身警服幽香。

师:请同学们比较,修改前有诗的味道没?修改前后篇幅的差异如何?修改后哪句最有味道?

生1:修改前平铺直叙,冗长啰唆,修改后最有味道的一句是:“那身警服幽香。”

师:所以,突显诗味的方法是什么?

生1:删繁就简。

生2:运用修辞。

师:用术语总结两位同学的答案是惜字如金、巧用修辞。

三、课堂秀彩

师:今天,我们讲了打开现代诗歌创作之门的方法,现在人人参与,试做诗人(运用所学方法创作现代诗歌,长短不限,最好三行,师生PK,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教师单独一组)

(幻灯片展示)

题目:1.秋天的银杏叶、飘零的花瓣(任选一题)

2.黑板、粉笔(任选一题)

3.风中的夕阳、摇曳的狗尾草(任选一题)

4.自选题目,随性写作

要求:全班每6个人分为1个小组。

写一写(每个同学都写,5分钟完成)

选一选(每小组选一首最好的,2分钟完成)

改一改(组内同学商议修改最好的那一首,2分钟完成)

秀一秀(小组内推举一名最具表现力的同学朗诵诗歌)

议一议(师生评选最美诗作、最佳朗诵者)

(学生写作并讨论9分钟后)

师:好,我们进入师生PK环节,哪个小组先来?

第4组:

风中的夕阳

和云朵一起燃烧

又在风声中

恬然隐退。

师:同学们写的风中夕阳很有人性,妙在恬然隐退,但前两句缺乏诗味,你们小组的同学还可以用老师讲的惜字如金、巧用修辞来完善,再发布。

第4组:

风中的夕阳

搂着云朵一起燃烧

又在风的呐喊声中

恬然隐退。

师:同学们,怎样?

生:好!

师:怎样做到升格的?

生:添加动词,运用拟人手法。

师:对,巧用修辞。请下一组展示。

第6组:

飘零的花瓣

退却浓妆

带着一封小小的邀请函

赶赴大地盛宴。

(生鼓掌)

师:临近下课了,老师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挑了两个大家不愿意写的题目。

粉笔黑板

你有洁白的身姿

你在指尖炫舞

粉身碎骨化作金玉良言。

(生鼓掌)

脸上驰骋千军万马

将军怒吼后

沙场又兵来。

四、教师赠语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一首《写诗的人》送给大家:赌书泼墨道寻常,俊茂诗心文乃香。汝辈风流赛北斗,飞鸿远音震天罡。下课!

※慧眼撷风韵巧笔绘特征

一、课前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后面坐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教育专家,他们来欣赏的可不只是许老师上课的风采,更希望欣赏到大家的魅力和风采,瞧,我们的老师们正朝我们亲切地微笑,你们应以怎样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到来?

(生热烈掌声)(师微笑颔首)

应该怎么表现你们的风采呢?

生:积极思考。

生:踊跃积极。

生:我们有自信,自如展示即可。

生:勇敢自信,回馈嘉宾。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赠诗一首,送给大家:公中栖龙凤,书香暖孟冬。金鳞遇风雨,声震维扬松。上课!(师生问好)

二、开课设谜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你们猜,看看老师的这段文字写的是我们中的哪一位,好不好?

生:好!(非常好奇,激动,期待)

师:朱粉未深匀,半妆淡淡香,弱水志江海,瘦竹凛冰霜。

生:陶盈盈。

师:满面春风,恰似一枝春雪冻梅花;书香盈袖,更比月光酿酒试新茶。

(生全场打量,观察,窃窃私语)

生:班长。

生:何老师。

(出示幻灯片)(生齐读后半部分)

师:最别致的,还是那静卧肩畔的麻花辫,它是这个尘世最安静的睡美人,如同一个温柔的念想,我猜,编织进去的,有曾经朱翠香的少女梦,还有未来三春暖的白月光。

(生望着我偷笑)

师(明知故问):亲爱的同学们,老师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生(齐刷刷地回答):老师。

师(故做惊喜状):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麻花辫。

师:哈哈,真会抓老师的小辫子。对了,老师这次狠狠地在你们面前臭美了一回,你们能一眼分辨出来,主要是老师选取了自己身上有别于我们在座的不同的特征:麻花辫。

三、课中点津

师:同学们,都说诗有绝句,画有点睛。对于我们人而言,能够区别于众生的标志,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或外形,或神韵,或气质等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生动写出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呢?需要的就是一双慧眼,一支巧笔。

师:慧眼用来——

生:仔细观察。

(师板书:慧眼撷风韵)

师:巧笔呢?

生:生动描绘。

(师板书:巧笔绘特征)

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人物描写常用手法。

生: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正面描写主要指哪些手法?

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师:这些描写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生:人物特征。

师:突出人物特征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突出主题。

(出示幻灯片)

人物描写常用手法:正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语言)、侧面描写(人物特征——主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结合这些常用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生动描绘人物特征。先请同学们看到我们的学案,老师精心为同学们挑选了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系列作品的三个片段,每个片段的一些文字都加了不同的标注,结合示例后面的表格提示,请在赏读文段后,完成表格填写内容。

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小组合力,我们进行一次小组比拼,一、二组同学完成第一个示例涉及的表格任务,三、四组完成第二个表格,五、六组完成第三个表格,三分钟后展示。

(生朗声诵读文段,热烈讨论)

(出示幻灯片)

经典引路析例悟法

三个示例中标注的文字、语言各用了什么技巧?表现人物怎样的特征?

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老师深深为你们感动。另外,小组交流的气氛很热烈,刚刚偷偷听了邻近几个同学的讨论,觉得你们很会思考,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迫不及待想听各位诸葛的高论!

(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生1:“脚趾头像一枚枚鲜嫩的新蒜”“她的手臂凉阴阴地,像雪,像晨风,像月光,像深秋时的雨,像从阴凉的深水处刚刚取出的一枝象牙色的藕,又像从林间深处飘来的略带悲凉的箫声”,用比喻,写出她的年轻、羸弱。

生2:我觉得应该还有皮肤好吧,“鲜嫩”“象牙色的藕”不单单是写年龄。

师:这两个词写出了皮肤怎样的好呢?

生:白嫩吧。

(师微笑,大拇指)

生3:“羸弱”不准确,整段文字写的是她睡觉时的安闲之态,此处专写手臂,虽有“深秋”“略带悲凉”之类的词,但这个意境是闲逸静谧之态,觉得用“柔美”更好,而且技巧上还用了排比。

(全场掌声)

(板书:修辞)

(出示幻灯片)

师:着力重点,兼顾全局,妙!期待后续的精彩。

生1: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鸭宝的爸爸能说会道、动作麻利的特征。

生2:鸭宝的爸爸明显是个江湖郎中,不能用褒义词来概括哟。

(生不住点头,发言同学拍了一下脑门,生大笑)

鸭宝的爸爸面对的受众群体是普通百姓,而且很多是老人,所以必须多用俚语,浅显易懂;几个动作一气呵成,说明他干这行已经很久了,应该是骗人很老到。

生3:还应补充,对这样的群体说话,还必须让人感觉很亲切,要“头头是道,以情动人”,这其实就是花言巧语。

(生一片叫好)

(板书:细节)

(出示幻灯片)

师(跟着激动鼓掌):既披文入里,又联系生活,才是理解文章的钥匙,老师受教。接下来的精彩又会怎样,有请!

生1: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妈妈弥留之际留恋尘世、无畏死亡的心境。

生2:虽然前文有一个总括词是“留恋”,但从后文的具体描绘来看,妈妈对世间应还有更深的感情,未尽的艺术情趣,未了的亲情爱恋……所以“眷恋”更好。

生3:妈妈弥留之际内心是安详的,“那株安静的文竹”就是印证。用“无畏”觉得不合文中营造的意境氛围,有战斗的硝烟味。虽然用了“金色的普希

金铜像”,但从后面对“她的最后一本诗集”的描写来看,“普希金”是妈妈文学偶像,更是她热爱生活的象征,与后面“丈夫的画架”形成呼应,都表现妈妈对尘世的依依不舍。

(生热烈鼓掌)

(板书:环境)

(出示幻灯片)

师:我们七班同学真的了不起,你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老师的预想。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如果要突显人物的典型特征,关键是要把握好哪两方面呢?

先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漫画,看看画的分别是谁?

(出示幻灯片)小沈阳、傅园慧、博尔特

(生依次迅速回答)

师:怎么分辨出来的?

生1:永远油亮的小分头,一身粉红的格子裙,非小沈阳莫属。

生2:夸张的表情包为2016年的奥运会增色不少,“洪荒少女”独树一帜。

生3:生风的双脚,“弯弓射大雕”的招牌动作,飞人博尔特独一无二。

师:对了,画如此,文亦然。突显人物的典型特征,你们觉得首先要注意什么?

生:要选准人,有些人特征并不是很明显,就不容易写出典型性。

师:然后呢?

生:要找准这个人最突出的特征,没抓准,也是失败。

(出示幻灯片)突显特征关键点:选好对象定好角度

四、课堂发言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把阵地交给你们,请你们怀着感恩之心、欣赏之心,为自己的老师或同学点赞。请翻到学案的背面,“二、小试牛刀大展身手”,细读写作的要求。请以现在班上某同学或老师为描写对象,运用今天所学的描写人物特征的语言技巧,选取一个角度,展现人物特征,100字左右。

要求:写作时,不直接点明对方身份;讨论时,挑选出本组最优秀文段,选定中心发言人,展示成果。

(出示幻灯片)猜猜我是谁?

(学生写作7分钟,讨论2分钟)

师: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要比文采,还要比速度和对身边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用心程度。只有三次发言机会,看看大家有怎样的风采,开始!

第5组

还是一件白衬衫,一条七分裤,还是一双小而炯炯有神的眼睛,往常,我们定会舒心看着他迈上讲台,接受他甘醴般的教化,可今天,他进来如伴一股寒风,白日里看到了冬寒,双眼里瞅见了秋霜,本来怕冷的我们,看到他的眼神,就感觉更冷了,未张嘴,整个教室仿佛就已经天寒地动。“啪”,他将书扔在讲桌上,双臂摊开,双手撑在讲桌左右角上,我们知道,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只听见他一声呵斥:“我说,你们是不是不长记性,全体操场跑五圈,全体起立,走!”我们全身哆嗦,快步向操场奔去……身后,他已收起凶恶的表情,无奈叹了口气:“你们什么时候才长记性,不对你们恶点,真是不行……”

(生齐鼓掌)

师(微笑):六组同学写的是谁?

生:是班主任,我们的“潮虎哥”!

师:细节典型,欲扬先抑,玉壶师心诚可贵,学子深情价更高。有请下一组!

第2组

她“官”小,个矮,体弱,可嗓门儿高。瘦弱得如一棵刚在初春冷风中裁下来的柳条,可一旦有同学在课上犯浑,她定会用她尖到头胀、大到心跳的嗓子惩罚你。看,又来了,瞌睡了,她冷不防地凑到耳朵旁,尖声道“哈,逃过我瞳孔,才能见周公。”听者赧颜,立马正襟危坐。起哄了,她洪钟大吕般的声音必定是清场的最佳利器——“安——静——!”“扬锣捣鼓,不是才儒是拙妇!”哈,刚刚还雀喧鸠聚的场面,现在如风卷残云般无影无踪,只有上空飞扬的尘土还有我们“行凶”的罪证,除了,只有窗外的聒噪的蝉儿还在埋怨我们的戛然而止……

(生大笑,齐指向一位头埋得极低的短发女生)

师(会意大笑,走到她面前,轻轻抚摸了一下脑袋):请这位同学站起来,同学们,她叫什么名字?

生:程成。

师:名副其实的短小精悍,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把我们的小程程对工作的尽职和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你们能理解、支持她的工作吗?

生(齐声、高声):能!

师:酿得百花成蜜后,都知辛苦为君甜。我很感动,为这样优秀的写作者,为这样尽心的班委干部,为这样温馨的集体。

(生鼓掌)

师:好,最后一个名额,有请!

第6组

他稍稍顿了顿,接着左手猛地拍向黑板上那句“古道西风瘦马”,开口道:“同学们一定要依照场景去理解诗意呀啊!”说话间,他左手握拳,指关节有力地敲击着黑板。“要是想不到场景的,可以参考一下我的……”话音未落,立马在讲台上改变身姿:弯下腰,弓起腿,身体微斜,双手握拳前倾,顿时,白色的粉笔随着手腕的移动在他手上飞舞,如同芭蕾的盛绽。立马黑板上就有了一幢高楼,随后踮起脚尖,一轮圆月横挂于黑板右上角;然后,一支长笔向下画,腰再弯,腿再弓,重心落在脚下,再微张双脚,像蓄势待发的弓,最后一个顿笔,哈,如画龙点睛般,一位惆怅忧伤的羁旅游子跃然板面。

(生捧腹)

师:亦庄亦谐,文笔老道,于嬉笑玄虚中寄寓对老师的爱和敬。

师:以前认为会讲课的老师很了不起,今日,我发现会讲课的老师只能叫“匠人”,而会讲课更会艺术的老师才叫“师者”。为你们、为我们有这样的老师而庆幸,而自豪。

(生激动鼓掌)

五、课后寄语

同学们,面对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我们要学会将他们塑造成经典,定格成永恒,罗中立借助深沉的色彩,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饱经沧桑而又乐观坚韧的农民“父亲”的形象;曹文轩借助自己水润的文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善美的灵魂。通过这堂课,我希望你们不仅能更深刻去认识曹文轩,认识儿童文学,更能目若朗星,心似琉璃,拥有这么一双慧眼,这么一支巧笔,去发现、去采撷,用它绘桃绘李绘春风。最后老师自撰一联,与同学们共勉(生齐读):名家匠心淬经典吾曹敏学铸华章。

(出示幻灯片)罗中立油画《父亲》曹文轩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封面师:这堂课到此结束,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合作,再见!(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