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涵泳经典,读悟写一个学期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涵泳经典,读悟写一个学期

【摘要】:(三)涵泳经典,以读悟写一个学期让学生读两部名著,我们先用一节课作阅读指导,然后由学生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及时点评读后感,还要安排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一方面,课堂上的教师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实战演练完全对接。

如何让学生把积累的素材巧妙地运用于写作?如何让学生在保持写作兴趣不减的同时写出高质量的作品?如何让学生走向会写的境界?我们做了如下的方法探索。

一、读写合一法

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多读好书,进而迁移到写作上。以读悟写,以写促读,有三种方式:品读范文,迁移到写;集束阅读,迁移到写;涵泳经典,以读悟写。运用读写合一法应注意之点:读——指导阅读要强调针对性、选择性、趣味性、多样性、广泛性;写——指导写作要强调争辩性、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创——指导创造活动要强调活动性、层次性、特点性、艺术性。

(一)品读范文,迁移到写

立足教材文本,再适度延伸,充分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资源,积累写作技法,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设计“读写合一”的迁移训练,如表4.1所示。

表4.1“读写合一”迁移训练

(二)集束阅读,迁移到写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与教材文章相似体裁的一组文章,让学生感悟一类文章的写法,进而学会写作。其操作图解如图4.1所示。

图4.1操作流程图

运用集束阅读,内引外联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课外的一组美文,要和教材范文有相似点;二是学生写作后要及时评讲,注重和范文对比讲评优缺点。

【案例分享】

我们指导学生品读《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故都的秋》等美文,引导学生悟作者写景的方法,然后拓展阅读写景美文《碧云寺的秋色》《秋韵》《两片秋叶》,让学生怦然心动,原来也可用生花妙笔把周围景物写得如此美好。再让学生动起来,描写校园、家乡的秋景。学生们写出了一组写秋景的好文章:曹丹的《梦之亭》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上,田露的《故乡的秋景》发表在《学习方法报》上,周媛的《斜风细雨不须归》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廖海棠的《内蒙古草原行》发表在《普州文学》上。

《斜风细雨不须归》片段(周媛)

春末夏初,一梦花香,蝶儿在翩翩起舞。一棵棵柠檬树在细雨朦胧中张扬,散发着一春的芬芳。所有盛开的心情都染上馝馞的香气。凑近一嗅,沁入心脾的是清新的甜。纯白的花儿,在斜风细雨中好奇地伸出头打量,如同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小精灵。

嫩黄的花蕊,是她们可爱的小脸。这些孩子,带着春的沉淀,闯入夏的怀抱。有忍不住的喜悦,已经笑开了花。有的只是羞羞答答地露出半张脸,带着她特有的青涩。有的胆怯地躲在叶哥哥身后,像是在玩捉迷藏。空中荡漾着咯咯的笑声,那是调皮的风儿在和小精灵们打闹。听,那笑声,就像清泉在心间潺潺流过。

抬头一望,咦?难道是天上的星星经不起这勃勃生机的诱惑,跑下来,凑热闹?一片黄色在田野中分外耀眼。走近一看,原来是油菜花儿们不甘落后,悄悄绽放着。小蜜蜂忙得不亦乐乎,蝶儿也赶来参加这场盛会。瞧,好一派蜂蝶纷飞的景象!一片喧嚣中,缄默的是刚修好的水泥路。似一位寡言的老者,打开白色的长轴,任其伸向梦开始的地方!一路上,花香满途。

山在歌唱,花在欢笑,蝶在舞蹈,牵着风雨的奇妙画笔,以雾为墨,绘制出一幅灵动的图景。一个个音符跳出画,在空中欢唱出一个鲜活的夏天……

披一袭淡淡纱,醉倒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故乡,斜风细雨不须归。

反思品读范文,有效地指导,触动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指引了写作的方向,一篇美文便应运而生了。

(三)涵泳经典,以读悟写

一个学期让学生读两部名著,我们先用一节课作阅读指导,然后由学生自主阅读(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及时点评读后感,还要安排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

【案例分享】

我们指导学生品读《我与地坛》,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母亲的,再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写母亲的一组美文《花边饺里的母爱》《一根骨头》《一地阳光雨露》,再让学生写母亲。汪凡惬的《温馨的记忆》,成功地写出了母爱的真切感人,发表在《语文报》上。雷阳雪的《桃花盛开时想起了您》发表在《阅读与作文》上。

反思在涵泳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吸取写作养分,通过读经典、悟写法,把学习到的优秀写作方法迅速运用于写作实践,效果极佳。

二、导练合一法

实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放在同一系统框架下,不仅从学生角度进行自主性写作引导,而且从教师自主性教学、自主性导练角度着眼,实现教师、学生自主性群体共同发展。

导练合一法,注重引导、点拨和写作练习的对接。一方面,课堂上的教师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实战演练完全对接。另一方面,课外的迁移练习也和课内的引导、点拨对接。

(一)“点对点”写片段

教师一节课选择一个写作训练点,先在课内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精要点拨写作技法,学生先悟后练,当堂练习写片段,学生交流习作片段,师生点评,巩固所学。

(二)写“心灵周记”

课外让学生再做迁移性的拓展自主写作练习。这样,课内教师的导练就和课外学生的自主练习自然衔接,二者相得益彰,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诉说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写“心灵周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自主性写作与训练的精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受,及时诉诸笔端。这样使写作也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维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不胡乱批评,以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在激发学生会写和形成写作素养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快乐的自觉行动,也使教师作文教学与导写趋向自主性、多元化。

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个性做一个片段练习,教师再及时评析,课外再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彭怡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发表在《学习方法报》上,李彦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发表在《语文世界》上。

【案例分享】

《总想为您唱支歌》片段(李彦)

迫不及待地,我步入那个快令人窒息的狭隘空间里。屋子中间是您闭目凝神安然睡着的样子,一层轻笼的白纱,浅浅地盖满了您的全身,周围各色的鲜花被细细地剪裁后乱而有序地伴着您的长眠。此刻,我已不能清晰地看着您棱角分明的轮廓,望见您慈祥而又被岁月留痕有些沧桑却依旧温暖的脸颊。我们排着序,一一从您躺着的冰冷的柩木边绕过,三百六十度感受着空气中您残余的气息。我走在最前面,拖着蹒跚的步履坚持着绕完一圈,正面对着您,我和小丫“扑通”一声跪在了您面前的两个布垫上。适才,小丫的啜泣声已变成现在的放声而哭。闭上眼前的瞬间,我的余光瞥见了小丫因痛苦悲伤而扭曲的面孔,那曾经令我们都艳羡不已似婴儿的脸般的光润的肌肤,这一刻却若沟壑的风肆意填满峡谷一样任泪水勾勒出一道道深渊万丈。而我,竟一滴泪也没有掉落!我只是孤苦地紧闭上双眼,那一瞬间,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到“死亡真的好静,好近!而我竟是这般无情”。我感受不到一丁点儿心脏跳动的频率,心室壁血管麻木得分裂,心里的根被残忍拔出的痛,对我也已是无效。唯一一次的,心,原来可以这般宁静,宁静得无痛无果,无声无息。我忍住一切,默默为您祷告着,祝愿着,忏悔着。而曾经您陪我们度过的鸟语花香,菊落梅飘,曾经你伴着我们每一个清晨的书声琅琅,曾经您寄予我的希望,给予我的关怀的场景,在我未来得及睁眼前,便猛烈地扑入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良久,我和小丫都立起身,把位置让给后面的同学。我们一左一右地伴着师娘。我伸出手紧紧握住师娘的双手,小丫则轻轻地把一只手搭住了师娘的肩上,另一只缓缓穿过师娘的臂肘,静静地挽着。我的目光落在师娘花白的发鬓上,几个月前那可是满目的青丝啊!师娘靠着我们,叙叙地念着,念着您念叨的我们,念叨着最后的您……我们不敢言语,唯有倾听。

反思给学生做好写作指导,学生自主写作时写出了自己内心最想说的话,这话感人至深,读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三、评改合一法

学生先品析佳作,感悟成功之道,然后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图4.2“评改合一”环节

“评”“改”结合的目的在于升格。我们在作文讲评课安排“见贤思齐”“见拙内省”“文上添花”三环节:

“见贤思齐”,展示作家作品和班上同学所写的佳作,让学生欣赏,由此获得启发,知道努力方向。

“见拙内省”,将学生中带共性的写作不足之处列举出来,让学生发现其不足,思考其修改方法。

“文上添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初评意见进行改进。

教师根据学生再次修改后的作文,充分挖掘其再次修改后的进步点,对不足的地方再做指导。这一阶段能使学生明白“作文是自己修改出来的”。可以选择几篇修改后进步较大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全体同学进行比较阅读、点评,对于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对于其他的同学也是很好的提醒。

通过问卷调查,不少老师在作文评讲课的做法是这样的:挑选2~3篇写得好的作文在全班读一读、评一评,然后再泛泛而谈上次作文的不足。这样做,固然会激励2~3个写得比较好的同学,但是大多数学生收益颇少,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激励,并且追求更上一层楼呢?怎样让更多的学生不仅知道上次作文成功的同学及成功之处,又有机会改进自己的习作呢?怎样来让高中语文作文评讲课更加高效呢?在研究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见贤思齐→见拙内省→文上添花”的作文评讲模式。这种模式教学流程简洁,整个课堂分三步完成。

(一)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就是让学生看了优秀的文段后,受到启发,内心有所触动,愿意写出更好的文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启发、唤醒、鼓舞。”可见,启发、唤醒、鼓舞对学生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精选作家写作的精彩片段二三个,引导学生读一读,品一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我们打印好上次作文中10个左右的优秀片段,醒目地标注作者,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在总结成功的原因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学习,怎样追赶。实践证明,被展示佳作的同学备受鼓舞,其他同学也在尽最大努力学习被展示佳作的同学的作品闪光点,努力争取和自己写作实践相结合。如果每次榜上有新面孔出现,激励作用更明显。

(二)见拙内省

“见拙内省”,就是让学生看质量不高的文段后,反思自己的写作。孔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师仔细审读学生的习作,把全班带倾向性的问题分类整理,每类选1~2个片段,做成幻灯片(不出示学生名字,如果老师教授两个班的语文课,最好选另一个班学生的病文片段),让学生一起来给病文诊治,并修改。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仅知道病在何处,还能从修改中得到启迪。

(三)“文”上添花

学生在前面两个环节受到启发,心中有所感悟。教师在出示两个典型病文片段后,让学生独立修改,再合作讨论,最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修改,他们能够借助他人的长处来为我所用,最后实现“文”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