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引诱执法——这种通过贴标签方式的信号传递还是有奖举报,在除去天然的道德判断的情况下,都可以将其视为行政部门为解决制度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2023-08-06
本章我们试图通过程序正义均衡论中的“损害赔偿模型”以及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引诱取证的执法现象进行解释,围绕违法行为造成的外部性、对违法行为的发现概率、惩罚的严厉性以及法律的精确性模型予以展开分析,以下就借用几个典型案例来加以说明。
2014年4月,广西南宁北部湾建材城的商贩吴良彩因涉嫌信用卡非法套现,被当地永新派出所拘押,当时她已经怀孕1个多月。在被拘押一夜后,第二天下午她使用同样的方式“钓鱼下家”,帮助警察找到另一名同样有涉嫌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嫌犯并缴纳1.9万元罚款后恢复了人身自由。经历这一番波折后,2014年4月28日,她在“红豆”社区网站上撰写了一则《南宁永新派出所引诱执法黑幕》的帖子,在帖子中她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被警察引诱执法,并强调自己在缴纳所谓罚款后,警察并未出具任何发票。由于她的特殊身份以及“引诱执法”这个曾经在2009年被人们热议的一种执法方式,她的这则帖子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几天里,国内多家权威纸质媒体对这一案件予以关注。2014年9月,吴良彩所涉及的案件由南宁市公安局纪委移交给南宁市检察院受理并由其指定兴宁区检察院立案调查。
“引诱执法”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行政执法手段以及在2009年的引发的那一场风波又似乎回到人们的视线。本是行政执法者常用的一种取证方式在现实中被异化连执法者也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和当年一样,人们专注于警察侦查案件的执法手段的合法性问题远远甚于对于一个非法行为本身的关注。孕妇、小经营业主、非法拘押、警察引诱执法这些关键词就足以为媒体搭建一部网络媒体的戏剧化的舆论竞技场。这相似的一幕在2009年也曾经上演,在当年的众多网络热搜词中,“引诱执法”必定是其中难以忽略的一个。2010年初,在由法制网发起的2009年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的活动中,上海“引诱执法”案件当仁不让位列第四。2009年9月8日,上海白领张晖因拉载一名路人被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以“非法运营”的名义行政处罚。随后,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讲述自己的遭遇,引起网络热议。紧接着,10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18岁的司机孙中界亦遭遇类似事件。孙中界回家后自断一指以证清白,此举震惊媒体和政府,法学界也纷纷参与“引诱执法”行为的非法性探讨。
本是执法部门为了克服取证难的问题而设立的“有奖举报”制度为何会在现实中异化为“引诱执法”?这不仅是一桩案件,而且更是一种现象,还是不可多得的理论研究素材。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社会各界从从取证手段、执法程序、社会道德、依法行政的角度等多方面发表看法。相比学术界学者间的学理探讨,执法人员更多的谈到取证难问题[2],亦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3]政府官员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自责为执法理念问题并认为行政执法监督之必要。
本章将从引诱执法的起因开始——违法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开始分析,并对引诱执法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程序正义均衡理论以及法律的精确性模型进行规范性分析。
有关程序正义均衡论的文章
不论是引诱执法——这种通过贴标签方式的信号传递还是有奖举报,在除去天然的道德判断的情况下,都可以将其视为行政部门为解决制度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2023-08-06
随着,行为模式不断被认可和强化,“举报人”伪装乘客的信息优势在多次被违法运营的司机受罚后也会降低信息价值。为了不断提高这种信息供给,举报人会不断地掩饰“举报人”的身份信息,试图同那些未能察觉的违法者进行交易。在信息利益的驱动下,“有奖举报”制度有效运行一段时间后,职业化的“举报人”和规模化的“举报组织”必然出现。......
2023-08-06
在查处黑车的执法行动中,执法者试图降低查处黑车的信息费用来降低制度运行费用。在黑车司机和乘客之间事实上形成某种程度的“违法合谋”。而且,执法力量相对于违法行为而言总是有限的。尽管发现违法行为的概率降低但是整体的违法数量却在增加,打击违法运营活动执法行为的收益降低,对整个公共运输市场不利。......
2023-08-06
“引诱执法”方式虽然会降低执法者的信息费用,但是无辜者在粗糙的辨认规则中被误判,因而不是一个精确的执法方式。“引诱执法”和“有奖举报”制度的设计初衷都反映了降低制度运行费用的意图,但制度运行的效用还要考虑判决的零误差。实际上,对引诱执法的合法性调查只需一个粗糙的分类规则就可以解决掉舆论的质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抵抗住媒体、大众、舆论对个案的关注热情。......
2023-08-06
罗尔斯最开始关注社会正义问题始于他1958年发表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正如“正义”作为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一样,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篇文章中的思想引起了思想界、哲学界和法学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罗尔斯本人也在回应各种质疑和批评中不断发文对正义理论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以致《正义论》一书的出版已经是1971年了。......
2023-08-06
本章将尝试使用卡普洛的程序正义的福利经济学径路对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这一证据制度进行分析,我们所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包括了本书的主要工具之一的法律的精确性,还包括前一章中对于证据制度程序正义中所涉及的分析模型。“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今天中国的理论研究和社会现实中也引发了较多的争论。学界普遍认为,该条规定是对“亲亲相隐”原则的回归,初步确立了现代我国亲属免证权制度。......
2023-08-06
以下将通过古今证据制度的精确性程度的比较来分析为何古代使用“亲亲相隐”的粗糙证据规则却没有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失范的恶劣后果。C与PL的交点在X轴上对应的点表示,在对法律效果无差异的两种社会状态中,证据制度的精确性程度。“亲亲相隐”制度作为一个证据选择的程序法,通过放弃对实体权利的保护而彻底消灭实体权利,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就会部分放弃案件真实,这就是程序法影响实体法的典型例证。......
2023-08-06
以下我们将分析由判决来进行行为指引的制度设计模式会带来哪些可能的问题。同时,在一般案件中通过判决获取信息并传播知识通常是效果甚微又成本昂贵的。比如,直接发布公告宣称对超速的监控已经遍布整个城市,或是对超速的违法行为的突击检查或是将超速行驶给城市交通的危害进行频繁宣传。......
2023-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