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程序正义均衡论下的引诱取证执法方式分析

程序正义均衡论下的引诱取证执法方式分析

【摘要】:2010年初,在由法制网发起的2009年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的活动中,上海“引诱执法”案件当仁不让位列第四。本章将从引诱执法的起因开始——违法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开始分析,并对引诱执法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程序正义均衡理论以及法律的精确性模型进行规范性分析。

本章我们试图通过程序正义均衡论中的“损害赔偿模型”以及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引诱取证的执法现象进行解释,围绕违法行为造成的外部性、对违法行为的发现概率、惩罚的严厉性以及法律的精确性模型予以展开分析,以下就借用几个典型案例来加以说明。

2014年4月,广西南宁北部湾建材城的商贩吴良彩因涉嫌信用卡非法套现,被当地永新派出所拘押,当时她已经怀孕1个多月。在被拘押一夜后,第二天下午她使用同样的方式“钓鱼下家”,帮助警察找到另一名同样有涉嫌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嫌犯并缴纳1.9万元罚款后恢复了人身自由。经历这一番波折后,2014年4月28日,她在“红豆”社区网站上撰写了一则《南宁永新派出所引诱执法黑幕》的帖子,在帖子中她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被警察引诱执法,并强调自己在缴纳所谓罚款后,警察并未出具任何发票。由于她的特殊身份以及“引诱执法”这个曾经在2009年被人们热议的一种执法方式,她的这则帖子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几天里,国内多家权威纸质媒体对这一案件予以关注。2014年9月,吴良彩所涉及的案件由南宁市公安局纪委移交给南宁市检察院受理并由其指定兴宁区检察院立案调查。

“引诱执法”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行政执法手段以及在2009年的引发的那一场风波又似乎回到人们的视线。本是行政执法者常用的一种取证方式在现实中被异化连执法者也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和当年一样,人们专注于警察侦查案件的执法手段的合法性问题远远甚于对于一个非法行为本身的关注。孕妇、小经营业主、非法拘押、警察引诱执法这些关键词就足以为媒体搭建一部网络媒体的戏剧化的舆论竞技场。这相似的一幕在2009年也曾经上演,在当年的众多网络热搜词中,“引诱执法”必定是其中难以忽略的一个。2010年初,在由法制网发起的2009年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的活动中,上海“引诱执法”案件当仁不让位列第四。2009年9月8日,上海白领张晖因拉载一名路人被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以“非法运营”的名义行政处罚。随后,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讲述自己的遭遇,引起网络热议。紧接着,10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18岁的司机孙中界亦遭遇类似事件。孙中界回家后自断一指以证清白,此举震惊媒体和政府,法学界也纷纷参与“引诱执法”行为的非法性探讨。

本是执法部门为了克服取证难的问题而设立的“有奖举报”制度为何会在现实中异化为“引诱执法”?这不仅是一桩案件,而且更是一种现象,还是不可多得的理论研究素材。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社会各界从从取证手段、执法程序、社会道德依法行政的角度等多方面发表看法。相比学术界学者间的学理探讨,执法人员更多的谈到取证难问题[2],亦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3]政府官员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自责为执法理念问题并认为行政执法监督之必要。

本章将从引诱执法的起因开始——违法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开始分析,并对引诱执法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程序正义均衡理论以及法律的精确性模型进行规范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