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最开始关注社会正义问题始于他1958年发表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正如“正义”作为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一样,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篇文章中的思想引起了思想界、哲学界和法学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罗尔斯本人也在回应各种质疑和批评中不断发文对正义理论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以致《正义论》一书的出版已经是1971年了。......
2023-08-06
举证责任对当事人的行为控制有重要作用,无限制地在法庭上展示证据或是不展示任何证据而仅凭观察判案,对一个司法制度来说都是灾难,证明责任达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合适的呢?首先,我们忽略惩罚成本的影响,最佳的举证责任应当是能够获得最大法律威慑的举证责任制度。因为调整举证责任并不产生的额外的制度成本,而提升精确性以及提高违法行为的发现概率都要投入昂贵的制度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举证责任而增加法律威慑是最佳的。同样的,通过改变举证责任而提升法律威慑,同时可以降低惩罚的概率,从而节省制度成本且并不影响对行为人的行为控制效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最优举证责任和最大法律威慑紧密关联,在其他设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举证责任能够最大化法律威慑呢?这里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两种人的影响:对违法者和无辜者。如果证明标准低,那么行为分类就将不明晰,违法者的违法信息即使并不充分也会认为确实实施违法行为,其被惩罚的概率大大提升;无辜者的行为由于其某些行为的类似性,且无法在粗糙的行为分类规则中更精确的展现,因此容易造成无辜者也被处罚。在前一节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这样的司法错误——好人被误罚又会反过来伤害司法的权威性。从司法制度的连续性和长远性来看,对司法制度权威性的伤害又将消耗制度资源。比如,在“治理黑车”问题中。如果证明黑车的证据标准很粗糙,执法者只用证明“乘客和司机之间并不认识”即可,那么“好意搭乘”行为在这个的证据规则中就无法与“违法运营”行为分开,尽管在这个证据制度中打击“黑车”的效果明显,但好心人在这个证据规则中会被处罚。同时,这种证据规则在调整人们行为中展现一种自我合理化倾向,“好意搭乘”的私家车主为了避免受到嫌疑而慢慢变少,最终将导致这种行为绝迹。然而,虽然打击“黑车”维护合法运营市场秩序的收益大,但对整个法律制度而言,由于对良善行为的错误处罚阻碍到社会善良风俗的形成并形成过度打击,仍然不利于法律威慑力的形成并伤害法律制度整体的权威性。
有关程序正义均衡论的文章
罗尔斯最开始关注社会正义问题始于他1958年发表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正如“正义”作为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一样,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篇文章中的思想引起了思想界、哲学界和法学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罗尔斯本人也在回应各种质疑和批评中不断发文对正义理论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以致《正义论》一书的出版已经是1971年了。......
2023-08-06
以下我们将分析由判决来进行行为指引的制度设计模式会带来哪些可能的问题。同时,在一般案件中通过判决获取信息并传播知识通常是效果甚微又成本昂贵的。比如,直接发布公告宣称对超速的监控已经遍布整个城市,或是对超速的违法行为的突击检查或是将超速行驶给城市交通的危害进行频繁宣传。......
2023-08-06
可见哈贝马斯的极端程序主义强调程序的独立价值,而拒绝对政治价值的任何承诺。在哈贝马斯看来程序的正义意味着通过公民之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协商之后所达成的共识,这是在民主层面的程序正义。哈贝马斯始终强调的是商谈,而民主为商谈提供了制度性的程序。哈贝马斯的追随者则认为司法的程序正义意味着这种程序能为那些受判决影响的人提供参与机会的程序,如在审判中为被告方提供自辩的机会等。......
2023-08-06
以下将通过古今证据制度的精确性程度的比较来分析为何古代使用“亲亲相隐”的粗糙证据规则却没有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失范的恶劣后果。C与PL的交点在X轴上对应的点表示,在对法律效果无差异的两种社会状态中,证据制度的精确性程度。“亲亲相隐”制度作为一个证据选择的程序法,通过放弃对实体权利的保护而彻底消灭实体权利,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就会部分放弃案件真实,这就是程序法影响实体法的典型例证。......
2023-08-06
他在1973年发表《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对法律经济学的关注和追捧。一项制度的运行,从立法议案的征集到讨论再到公布施行直至完全保障实施,都需要花费高昂的制度成本。此后的法律经济学学家也无不奉此信念为圭臬,不断地深化并强调着效率价值的重要性,并在立法环节以及司法判决中加以贯彻。......
2023-08-06
在赔偿模型中的实质正义通常被界定为引起损害的当事人应当支付与其所造成的损害相当的损害费用,也就是法律程序所获得结果的公平。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果加害人确实能够合理预测实际伤害,但是却没有经济能力对实际伤害进行赔偿,那么一个要求绝对公平结果的制度在获得精确的结果中的成本投入就是一种浪费。使用公平性在评价制度来制定规则会缺乏一种能保持一致性的弹性。......
2023-08-06
在此,借用其他学科的学术资源和后现代法学中对法律的精确性的理论资源,本书将尝试对法律的精确性的概念进行界定。思维中的精确性是指人们的思维中关于思维对象的类属边界及其形态的清晰、确定的一种规定。......
2023-08-06
由于可能出现司法错误,个体将面临其受到惩罚的风险。如果惩罚是金钱性的,且个体是风险中立的,那么惩罚无辜者只是造成金钱的转移,在除开间接成本外,惩罚无辜者没有造成直接成本。对风险规避型的无辜者而言,被惩罚的风险本身是有成本,当惩罚是金钱型的,成本没有产生外部性而由无辜者自己承担。如果对无辜者实施惩罚给以更大关注,则精确性的价值在此得以显现。......
2023-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