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系统设计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系统设计

【摘要】:对于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的元数据方案,应以适用性原则为重点。系统资源分析完毕后进入初步设计过程,这一步骤的任务是提出针对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资源对象的“系统元数据设计方案”。

3.1 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

3.1.1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元数据方案设计通用原则包括如下六项:

(1)简单性与适用性原则

简单性要求元数据方案尽可能采用精简的“核心”元素集,以便于实现降低成本,加快实现进度,以及有利于互操作的实现;适用性要求数据元素必须“够用”,必须能够完全实现系统需求。简单性和适用性是一对矛盾,参与方案设计的各方人员往往会有不同意见,需要仔细斟酌。对于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的元数据方案,应以适用性原则为重点。

(2)专指度与通用性原则

专指度指对于特殊领域资源描述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满足,例如: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元数据方案中的“任课教师”“学时”“开课学期”“教参书”等描述要求。通用性原则要求考察是否有更一般的或这些“专指概念”的上位概念能够满足描述要求,例如考虑某一“专指”元素到一个一般“核心”元素的映射或考虑如何进行“dump down”的方案。决定是用“专指”元素还是“通用”元素的过程,就是权衡专指度与通用性的过程。

(3)互操作性与易转换性原则

因为元数据方案的立足点就是解决互操作问题,这里的许多原则实际上都是在一个侧面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互操作问题。可以看出“互操作性”原则是元数据方案设计和实现中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通过尽可能地复用标准方案、复用元素或复用修饰词及扩展方式,以及建立映射、转换机制等方式来达成互操作性。易转换性原则指元素的含义应该尽可能符合“原子性”要求,以便于向其他元数据方案(一般是标准的或“核心”的方案)映射或转换,尽可能保证在映射和转换过程中语义不损失。

(4)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强调标准性和专指性常常都意味着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损失。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都是指元数据方案对于未来的适应性,常常要求总体的平衡,不能在某一方面强调过度。例如对于限定,应该支持多种限定方式,同时个别元素的限定级别不宜过深。对于现有标准的遵循,不宜过于严格,以免标准的未来版本扩展了元素,而自己制订的方案却扭曲地局限在“核心元素”的限定上。

(5)用户需求原则

其前提是必须分清谁是用户,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中主要用户就是高校师生,要充分了解读者对教学参考资料的需求。

(6)遵循现有标准原则

通过符合元数据标准或协议而达到“互操作”是根本意义上的互操作,因此遵循现有标准对于实现互操作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主要为了和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平台进行元数据的互操作,所以遵循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的元数据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增减删改。

除上述通用原则之外,我们考虑的具体原则是指在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和执行的具体流程中需要掌握的原则,包括资源分析原则、扩展原则(元素扩展原则和修饰限定原则)、元素定义原则、置标原则和系统实现和应用原则等。

3.1.2 设计流程

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元数据规范的设计流程,首先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对系统中资源对象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包括对资源本身的分析调查,对资源管理者、使用者的需求调查等。这里所说的资源对象,是一个复合对象,即一个抽象的对象集合体,包括原始对象、对象复制品、数字复制品,这些不同的载体形态称为一个对象实例。

系统资源分析完毕后进入初步设计过程,这一步骤的任务是提出针对教学参考文献中心系统资源对象的“系统元数据设计方案”。具体方案参见附录。

3.2 教学参考信息元数据的设计

我们根据DC的15个核心元素和修饰词进行设计。DCMEs(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包括15个元素,如图6-2所示。

图6-2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

课程和教材的著录对象可以参照使用“高校教参系统”的元数据规范进行。

教学参考信息元数据唯一标识符:Identifier

MctalD定义规则:

学校代码(6)(教育部统一制定)

+课程代码(15)(各学校自己制定)

+开课学年(4)+开课学期(1)

设计说明:参照DC的限定性版和“高校教参系统”的元数据规范,结合学校课程的实际情况,对“高校教参系统”的元数据规范,作了增、删、改工作,现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与“高校教参系统”的元数据相比,增加“描述”元素的限定词:教学目的Teaching Target,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Teaching Contents,考核方式Examine Method;增加“适用对象”elective Student元素;增加“学时”Hours元素,限定词“周学时”hours Per Week、“总学时’total Hours。

删除“开课单位”,因为有“开课院系”;删除“选课单位”,增加“适用专业”,更适合实际情况。删除“课程对象”元素。修改了元素的名称,尽量和选课系统中的名称一致,保持校内名称的一致性,如“教师”改为“任课教师”,“课程代号”改为“课程编码”,”课程类型”改为“课程性质”等等。

3.3 教学参考书元数据的设计

教学参考书元数据列表,见表6-1。

表6-1 教学参考书元数据列表

教学参考书元数据唯一标识符:Identifier

MetaID按以下优先顺序定义规则:

(1)如果对应的教参书是正式出版物,则用识别类型码“o”+CALLS联合编目统一控制号(16)。

(2)如果对应的教参书是非正式出版物,则用识别类型码“1”1+流水号(16)。

注意:如果正式出版物在CALLS中心尚未编目,须先在联合编目中心编目,然后获取相应的控制号。非正式出版物的流水号前6位为电子书制作单位的学校代码,后10位制作单位自己确定。

3.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数据库设计一般包括: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和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得到上面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

实体有教师、一般用户(以学生为主)、课程、教学大纲等等。

简单的实体关系如图6-3所示。

图6-3 实体关系图

3.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完毕之后,可以将上面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转化为某种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可以参照元数据方案,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因篇幅所限,具体表结构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