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不足,用户需求转变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不足,用户需求转变

【摘要】:高校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入图书馆享受其传统服务的人数越来越少,“入馆率”和“借阅率”越来越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适应用户的需要,泛在信息环境下的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面对新的服务需求,传统服务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传统服务是被动服务,表现为被动地等待读者接受服务的现象。资源服务方式呈现无中心化,个人信息行为的实际化、现实化,个人资源服务的多种化、复杂化等显著的网络服务特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索引擎使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信息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首选。高校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入图书馆享受其传统服务的人数越来越少,“入馆率”和“借阅率”越来越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适应用户的需要,泛在信息环境下的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面对新的服务需求,传统服务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统服务是被动服务,表现为被动地等待读者接受服务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上的图书馆馆员是应答形式的,“应答”意味着等待被问。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多采用“一对多”“一对一”的信息服务方式,具体实施手段是读者来馆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决问题或者是进行网络虚拟答疑等,常见的有用户信息服务培训、馆员解答读者疑问等。

(2)图书馆信息传统服务初始动力不强,其目的仅仅是图书馆大力宣传、介绍和推广其馆藏各种信息资源、学科资料及有效服务等,是只针对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难题而进行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服务项目。但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资源环境更多的是网络化、数字化及个性化。资源服务方式呈现无中心化,个人信息行为的实际化、现实化,个人资源服务的多种化、复杂化等显著的网络服务特色。图书馆读者这些信息行为及服务需求的革新,必然导致其改变信息服务方式。

(3)面对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以及用户专业化的信息需求,传统服务并不能有效改善用户的个人信息环境,为用户提供信息获取、利用的便利条件。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支持读者尤其是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4)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传统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非常熟知的图书借阅、文献检索、文献传递、参考咨询、读者自习等内容,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也仅仅是读者所需要的文献和信息服务,尚缺乏定制的、个性化的、增值的服务。

(5)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面对的对象是狭窄的,其学科信息服务大都是针对来馆的读者,主要有馆藏本身的图书、文献、报刊等资源,提供的具体服务项目有专业知识培训、院校建设、个人信息行为培养、收集索引资源项目等。

(6)图书馆提供传统服务的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不够融洽,其服务不是协作关系,彼此之间是分离开的,没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图书馆馆员甚至在不明确用户个人需求的情况下为他们制定不合适、不需要的信息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