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成果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成果

【摘要】: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最早由中国科学院张晓林教授提出,标志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被打破。中国科学院初景利教授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特点:“融入用户的科研环境与过程并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知识与服务,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面向科研开展的“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是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

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最早由中国科学院张晓林教授提出,标志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被打破。张晓林教授认为,学科化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流程来进行信息的组织,是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新模式。刘颖和黄传惠也是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先行者,他们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服务的无时无刻,即有用户需要的地方就有图书馆馆员服务存在。谢守美、赵文军则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通过融入用户的科研工作环境,提供其需要的针对性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新方向,此观点为嵌入式服务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中国科学院初景利教授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特点:“融入用户的科研环境与过程并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知识与服务,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研究。在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国内各类型图书馆还没有形成统一可借鉴的参考模式,但与传统的学科服务相比,嵌入式服务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的“嵌入式融合模式”。谭丹丹、刘金涛认为,嵌入式服务应结合各图书馆实际选择恰当切入点开展;李桂贞认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表现在服务空间的嵌入和服务内容的嵌入;武颖方认为,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不能搞一刀切,既要体现以用户为中心,又要结合各高校图书馆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模式。中国科学院的初景利等提出了学科服务的8种嵌入,即目标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系统嵌入、时空嵌入、能力嵌入、情感嵌入、协同嵌入。刘颖则提出从用户使用角度和社会网络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嵌入式服务的观点,一是提供用户个人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的嵌入;二是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的嵌入。笔者认为,嵌入式服务是一种协同互动的服务模式,其实质是在用户个性化需求与高品质信息资源间架起的便捷知识通道,即学科馆员主动融入到服务用户的科研过程或教学过程,提供其所需要的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信息的一种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面向科研开展的“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是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