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学科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学科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采用“学科咨询馆员—图情咨询教授”的服务模式,推出学科馆员岗位,并确定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学科服务人员岗位,由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有学科服务经验的馆员来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模式转变为多分馆联合服务模式,无疑是在学科服务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采用“学科咨询馆员—图情咨询教授”的服务模式,推出学科馆员岗位,并确定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在这种模式下,学科馆员宣传推荐图书馆最新资源和服务、搜集用户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反馈意见、解答咨询提问,必要时按照需求提供定题服务,以及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等职责。这种“学科咨询馆员—图情咨询教授”的服务模式尽管一扫过去图书馆服务“笼统”“呆板”的缺点,但是仍然有它的局限性。如图情教授和学科馆员都是兼职行为,尤其是图情教授,他们的本职工作都十分繁忙,不能放足够的精力到图书馆方面;学科馆员缺乏专门的学科背景,不能深入开展工作;图书馆缺乏对学科馆员的考核指标等等。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学科服务人员岗位,由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有学科服务经验的馆员来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学科服务人员立足三大阵地:馆内学科服务区,走入院系和重点用户中,以及网上虚拟社区,开展学科发展与创新支持服务、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服务、优秀文化展示与传播服务、重点专题服务四大方面的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模式转变为多分馆联合服务模式,无疑是在学科服务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随着多分馆联合服务模式活动开展的越来越深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也会向纵深推进。以下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多分馆联合服务模式在几个校区正式铺开两年来取得的成效。

(1)新生入馆培训和参观。通过与院系联手,共同开展对新生的入馆培训和参观活动。此举受到各院系的欢迎与支持。

(2)推出《学科信息导报》。该导报是根据交大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面向全校师生推出的学科化信息导引。每半月一集,分为“自然科学版”和“人文社科版”两种形式,以“精选一流信息,成就一等学问”为宗旨,结合交大学科特色,由学科服务人员动态搜集、提炼和整理各类与学科发展有关的学术信息、科技前沿新闻、国内外权威科技政策与机构,对重大的科技政策或科研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和快速报道,并以定期推送及订阅等多种服务方式,进行实时信息报道和导读服务,辅助科研人员掌握前沿资讯,拓展研究视野,促进新兴学科、重点学科与交叉学科间的信息传播与利用,并推荐学术研究型网站和工具,供科研人员选择使用。

(3)推出学科服务博客。这种服务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体现学科特色,对学科深入研究,并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学科统计、分析工作。此外博客中也包含一些学科常用资源的介绍和链接,多角度、深层次揭示图书馆资源,开辟网络互动式的学科服务平台。学科博客的主旨是:“关心您所关注的学科热点,提供您所需要的学科服务。”目前交大给13个学科学院设立了博客,即材料学科、机械与动力工程、船舶海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化学化工理学人文学科、传媒与设计、经济与管理、生农医药学科、法律学科、教育学科和密西根联合学院。

(4)编制学科资源研究指南。为方便科研人员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学科服务人员将自己对口学科的各类资源进行汇总,编成小册子,供读者随时查阅。手册从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事实及数据等角度,从馆内纸质资源、馆藏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等方面进行挖掘,介绍本学科最重要的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机构、论坛和博客,以及学术搜索引擎等等,并介绍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和文献管理软件。

(5)对重点用户开展专项服务。“用我们的优质服务,节省您的宝贵时间”。学科服务人员以教授、学科团队等用户为中心,依托图书馆、院系和虚拟社区三大服务阵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学科信息和咨询服务。前期试点选定的是机械故障诊断学科梯队,学科服务人员从检索、分析学科梯队成员近年发表的文献入手,获取相关的学科内容、学科热点、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等信息,初步熟悉学科的研究发展情况;同时加强同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以明确信息的需求和服务的方式。配合相关课题和发言报告需求,学科服务人员为梯队提供了国内外研究趋势、TOP作者、TOP研究机构、TOP收录期刊等信息,介绍了2008年最新文献以及该研究方向上被同行引用最多的文献等相关信息。该项服务得到了学科梯队成员良好的反馈。学科服务团队走进新生研讨课,为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如竹教授的“可再生能源”新生研讨课提供相关的学科信息资料及信息素养培训。主要包括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点评。效果显著,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

(6)学科馆员走进院系。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是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特别是Internet上的资源,掌握获取资源的手段,是有效和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的基础。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走进院系,针对对口专业进行专题讲座。已经举办的“化学化工”“电子电信”“人文社科”等专业的系列讲座深受读者欢迎,反响热烈。

(7)拜访教授和为学科团队培养信息专员。为进一步宣传图书馆的服务,了解教师的需求,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推出拜访百位教授的计划,对全校博士生导师(教授级)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便后续为教授的教学科研及科研团队提供学科态势分析、热点文献追踪、同行科研对比、学科资源建设等深层次的服务。信息专员是科研团队带头人(博导级教授)的授权代表,是为本团队进行信息检索与使用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是信息资源建设需求的直接提供者和评价者,是相关科研资料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图书馆和科研团队的联络员。为了给科研团队培养信息专员,学科服务团队对代表们进行个性化培训,内容以主题为目标、以信息分析为突破,重点以案例为主,注重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方式。

(8)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传播服务。作为校园的文化中心,图书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挖掘知识宝藏,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传播服务,主动参与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新馆开馆以来举办过“鲁迅新文化周”展览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中国万里风沙线”沙漠主题图片全国大中高校巡回展,图书馆自己也开展过“污损图书展”“本校院士著作展”“人文社科新书导读展”。与院系合作,开展过“上海交大医学院第三届‘美在瞬间’ 摄影作品展”;与媒体与设计学院合作,举办为期两周的“‘媒飞设舞’学生创意作品展”;与教授合作,开展专家教授科学研究主题展……

(9)科技查新。科技查新是查新机构对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通过文献检索、分析、比较等方法,作出是否具有新颖性的鉴证业务。推行多分馆模式以来,上交大图书馆由有查新资格的学科服务人员来从事本学科科技查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