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深入了解SECI模型的知识管理生命周期

深入了解SECI模型的知识管理生命周期

【摘要】:图3-5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SECI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实际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生命周期模型。

1.1 个人知识管理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Frand和Hixon在Nonaka和Takeuchi知识螺旋理论基础上提出的,Frand和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框架,用来组织和整合个人认为重要的信息,使之成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它也为分散的、随机的信息转变为可系统应用并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P.A.Dorsey教授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个人知识管理概念,他指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他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7项核心技能分别为: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安全和信息协作。Avery等基于P.A.Dorsey的理念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个人自觉的能力,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探索获取的途径,制定相应的策略,每个个体都应有一套自身的专长领域和独特的学习技能。

此后,国内外学者陆续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展开研究。我国学者孔德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第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第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出新的知识。”李云飞和赵静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在日常活动中收集、分类、存储、检索和重构自己知识的以提高个人效率为目的的连续过程。

尽管学者们对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定义不同,综合可知,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等开发高效率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系统、软件、平台),以促进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实践,帮助个人有效率地收集、管理、分析、传播、应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化的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和利用,实现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并在此过程中注重信息安全。

1.2 SECI模型的4种知识转化模式

1995年享有世界“知识运动之父”美誉的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创造公司》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创新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四过程——社会化(潜移默化)、外化(外部明示)、组合化(汇总组合)、内化(内部升华)。即著名的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

知识转化四过程分别对应着4个场(Ba),即创出场(Originating Ba)、对话场(Interacting Ba)、系统场(Systemizing Ba)和实践场(Exercising Ba)。知识从创出场开始“社会化”,到实践场的“引擎”。其螺旋结构如图3-5所示。

图3-5 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

SECI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实际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生命周期模型。知识管理是动态的,其目的在于不断发掘组织内外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从而提供给组织及其协作者,而SECI模型的外化、组合化、内化、社会化实际上对应着知识的收集、组织、共享、应用这样一个知识管理的循环。同样,也适用于个人层面的知识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