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模式

【摘要】:E-Science环境下开展嵌入式科学数据馆员服务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而E-Science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发展机遇,推动了不同学科、区域的协作交流,也凸显了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的重要地位。

科学数据馆员是融入用户学习、工作环境中,基于创新环境主动为用户提供科学数据服务,建立与用户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群体。E-Science环境下开展嵌入式科学数据馆员服务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3.1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嵌入式服务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2009年发布的《嵌入式图书馆模式最终报告》可知,科学数据馆员嵌入用户环境中,为其提供专题研究、实时咨询等服务已有十年之久,并非新生事物。而E-Science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发展机遇,推动了不同学科、区域的协作交流,也凸显了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的重要地位。科学数据馆员可以综合分析用户环境,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多学科交流协作。例如,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通过与科学家密切合作,嵌入用户工作环境中,帮助科学家搜集、整理所需数据,并通过构建元数据库,帮助他们实现高效数据组织与归档。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发“VIVO”项目,帮助科研人员发现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并且通过嵌入科研环境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工具和设备。

3.2 基于过程参与的嵌入式服务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科学数据馆员服务,是以在E-Science环境下科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驱动,借助先进技术与工具,嵌入用户环境中,帮助他们检索、理解、利用所需信息的过程。结合E-Science环境特点与科研用户个性化需求,可以设计基于“过程参与”的服务模式,由科学数据馆员主动参与到科研全过程中,以无处不在的科学数据服务,帮助科研用户解决各类问题,具体如图3-4所示。由于科研过程中存在各种未知的问题,基于过程参与的嵌入式服务,为科学数据馆员提供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助于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制定以问题为中心的服务方案,并对服务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是随机出现的,因此嵌入式服务也是动态变化的,这要求科学数据馆员能够根据特定情境,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服务方案,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保障嵌入式服务的有效性。

图3-4 基于过程参与的科学数据馆员嵌入服务模式

3.3 基于虚拟空间的嵌入式服务

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包括嵌入物理环境、嵌入虚拟环境两类。当前社交媒体工具日益增多,Web技术为高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浏览器工具条,将科学数据服务推送至用户虚拟桌面,方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自由浏览、检索所需的信息,并与科学数据馆员实时交流。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虚拟社区,建立学科资源导航网页,实现与用户的在线互动,为用户获取科学数据提供引导;或利用RSS技术,通过整合学科动态、公告等信息,建立科学数据聚合与推送服务机制;也可以借助学科博客构建嵌入式空间,通过聚集感兴趣的用户,方便他们随时获取、接收图书馆发布的最新信息。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建立学术交流社区,定期发布学科热点、学科资源推送等内容,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