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深层次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的意义

深层次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的意义

【摘要】:开展嵌入式科学数据馆员服务,能够以动态、无缝对接的方式,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用户所在的每一个角落,多方位渗透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本质上属于动态、跨界服务,而安排科学数据馆员嵌入科研过程,不仅方便用户获取、发现与利用所需信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也是打破图书馆信息服务壁垒的必要方式。

2.1 创新科学数据服务理念

自我国发布“十三五”规划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提升了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要求高校图书馆创新科学数据服务理念,通过合适的角色定位与策略调整,紧跟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增长的速度。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微信、微博、社交论坛等新媒体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适应信息环境下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也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考虑的问题。科学数据馆员在掌握各类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嵌入用户环境中提供服务,与各部门协同做好科学数据收集、整理与开发工作,能够实现图书馆、科研机构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嵌入式服务架起科研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进而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科研创新方面的作用。

2.2 促进科学数据传播共享

随着E-Science的深入发展,科研活动产生的数据日益增多。这些科学数据存储、组织形式多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整合筛选。面对科研过程中充斥的各类数据,科研人员迫切要求获取科学数据收集、管理、描述等辅助服务,提升科学数据的利用效率。因此,高校图书馆现行的科学数据管理模式,就是以满足科研人员需求为基础的,并通过构建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旨在促进科研数据传播与共享,其基本流程如图3-3所示。科研人员可依据学科属性上传科学数据,保障与数据共享中心元数据的一致性,使得数据中心可以将这些数据传播、分享出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馆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做好数据分析、链接与整合工作,通过嵌入科研过程,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真正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图3-3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流程

2.3 提升图书馆用户认可度

201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指出,高校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对科研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注重与教师、科研人员的密切合作,然而收效甚微。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亟待提升广大用户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开展嵌入式科学数据馆员服务,能够以动态、无缝对接的方式,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用户所在的每一个角落,多方位渗透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理念。这种服务模式通过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数据资源,帮助科研人员掌握信息检索技巧,能够有效提升科学数据的利用率,强化用户对科学数据服务的认知度。如2010年同济大学图书馆通过与本校法学院合作,将图书馆资源导览相关课程嵌入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本校师生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