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方法

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方法

【摘要】:随着E-Science的不断发展,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环境发生了变化,科研领域的大部分对象均可被数字化表示,实现了多学科基于数字化的交叉融合,也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科研空间。

1.1 科学数据服务的内涵

JISC在其200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科学数据服务从科学数据产生至利用的整个周期中,对其进行持续性管理与完善,以保障符合用户的服务需求。鉴于此可知,科学数据服务本身属于动态服务模式,要求科学数据馆员融入科研环境,嵌入科学数据整个生命周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该服务也是一项持续性、复杂性的任务,需要服务人员打破图书馆传统的科学服务边界,通过与用户的长期交流合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补充与完善科学数据库,调整科学数据服务策略。由于科学数据服务主要面向科研过程,对学术性与专业性要求较高,涉及科学数据收集、描述等方面的内容,这也决定了科学数据服务的科学性。

1.2 科学数据服务的发展趋势

科学数据服务作为以用户为中心,以科研需求为驱动,基于知识化组织与数据分析的集约式服务方式,能够让科研用户获得更为精细、全面的服务。随着E-Science的不断发展,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环境发生了变化,科研领域的大部分对象均可被数字化表示,实现了多学科基于数字化的交叉融合,也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科研空间。E-Science环境下用户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知识理解、重组与再造,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链接,提升数据管理与组织效率,逐步形成了泛在图书馆的发展形态。它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科学数据服务方式,可以按照学科类别、研究项目等主动提供服务,促进了科学数据服务的系统化、精细化与知识化。

1.3 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的新需求

以馆员为主体的传统数据服务,虽然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面对E-Science环境下科研模式的新变化,很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表现为图书馆馆员以信息推广为主体,以物理环境为依托开展服务,无法创新服务内容并拓展服务范围。为在E-Science环境下建立全新的科学数据服务机制,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模式,ACRL以一百多家图书馆为主体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调研结果指出科学数据服务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如何有效保持科研机构、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持续联系,即要求图书馆馆员嵌入科研用户的学习、工作环境中。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报告指出,图书馆界正在积极探索“嵌入一线”的全新服务机制,倡导图书馆馆员突破物理障碍,直接嵌入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