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践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践

【摘要】:相较于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学术空间构造、人才协助、专业支撑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成熟服务体系,我国高校图书馆还存在不少差距。

2.1 数字学术物理空间服务

由于数字学术就是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基于学科的数字证据、数字出版和保存来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因而对于学术工具特别是数字工具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用于设计与创意体验的虚拟现实阅读环境与3D打印设备,硬件设施成本高昂,但科研人员对硬件服务需求旺盛,因而图书馆为了满足这些硬件和服务需求,就需要通过空间设施、基础硬件资源配置以提供相应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基于数字学术空间的服务也就诞生了。早在21世纪初,就有美国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数字研究中心、实验室以提供相似服务,如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人文学科学术研究中心始建于2004年,由图书馆和艺术学院共同筹建,试图探寻一条促进人文学科的合作、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新道路。

对空间概念的关注和图书馆服务应用,美国学界也将数字学术与空间服务相结合。2014年4月,网络信息联盟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数字学术空间研讨会,来自24所机构的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数字学术空间的实践与面临的挑战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也因此被美国高校图书馆界所认可,并为数字人文、开放获取、数据服务、可视化服务等研究领域提供如大型3D打印机、可视化墙、扫描仪、虚拟现实眼镜等硬件服务。如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和可扩展的IT基础设备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易于访问、稳定、方便使用的高清视频墙和完整的视频会议设施配备的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实验室等。典型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图书馆的学术空间、本科生图书馆的媒体空间、格兰杰工程图书馆的创新、发现、设计、数据实验室,配有软件包和双显示器电脑、扫描仪、笔记本电脑,以及拇指驱动器、无线鼠标和键盘、可视化墙、触摸屏显示器、3D打印机、3D扫描仪、移动白板等硬件设备。

2.2 数字学术专业人才服务

2011年,ACRL发布了一分关于其73所成员馆基于数字学术中心/实验室/空间支持数字人文的调查报告——《SPECKit326:数字人文》,报告显示到2016年,更多的ACRL成员馆将设有专门的数字学术中心或者数字人文中心等部门,并为用户如科研教师提供以图书馆馆员为主要阵营的数字学术专业人才服务。而2016年ACRL发布的《SPECKit350:数字人文》数字学术报告则显示,截至2016年2月1日,在73所成员图书馆提供的231个数字学术支持人员职位中,有106个职位是专门支持数字学术而新设立的,有87个职位是现有的已经具备恰当技能,有38个职位为通过增加数字学术支持职责而重新定义的。从上述报告中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学术人才结构来看,图书馆馆员是主力军,但也有其他专业人员如教师、实习生、研究生助理等,主要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创建、数字管理、数据出版、数字展览等相关的咨询、培训、项目建设协助等人力服务。如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的数字学术专家为用户提供项目建设、工具应用、数字人文项目创建等工作的咨询、协助服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开展涉及开放数据、数字交流的讲座和研讨会等培训活动,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已经协助了80余项涉及数字资源、数字馆藏、数字出版等领域的数字化项目建设。

2.3 数字学术专业支撑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价值主要通过其提供的专业支撑服务而体现,其中的典型专业支撑服务有数字人文、开放存取、数据服务和数据出版服务等内容。其中,自2014年数字人文被ACRL列为高校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之一以来,数字人文便受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目前已成为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实验室所开展的主要服务,如纽约大学、天普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图书馆的数字学术中心均开展该服务。其中,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开展的“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统一运动档案”、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开展的“机器人读Vogue”等数字人文项目堪称实践典范。同时,数据服务、数据出版服务是美国高校图书馆主要开展的两项专业支撑服务,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研究与基金中心为全校提供数据存储、开放存取、数据共享、数据备份、数据出版等数据服务。此外,基于信息工具、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的可视化服务、数据分析等服务也是一些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主要延伸服务项目,如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开展的“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统一运动档案”数字人文项目就可以提供诸如数字可视化等服务;迈阿密大学数字学术专业人员,可以为协助开展的数字学术项目研究者提供数据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相关的数据工具应用指导与培训等服务。

2.4 数字学术经费资助服务

根据2016年ACRL发布的《SPECKit350:数字学术》报告显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资金来源广泛,既有来自于政府的,也有来自于社会团体、基金会等来源的基金资助、捐款、专用预算等。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在用这些来源广泛的经费进行空间构建、设施配置、馆员培训、工具购买的基础上,一些高校图书还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学术基金,以为用户(主要是在校的教师)的数字学术研究、数字出版、开放存取等提供资金支持。如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分校图书馆为了鼓励信息技术和多学科交叉下的数字、数据研究而设立的数字学术基金和开放存取基金。其中,开放存取基金承诺为基于付费基础的、同行评审的公开获取的完全开放存取期刊,即不收取读者费用的开放存取期刊支付合理的出版费用;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设立有由弗里德曼夫妇和开尔文史密斯图书馆、艺术与科学学院共同设立的弗里德曼资助计划,该计划面向全校教师资助一些涉及数字文本、数据库等数字学术研究内容的年度科研项目。

2.5 启示与思考

我国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服务主要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针对单一学科提供科研支持与服务,难以满足高校研究人员跨学科合作的需求。相较于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学术空间构造、人才协助、专业支撑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成熟服务体系,我国高校图书馆还存在不少差距。同时,考察美国高校图书馆率先在数字人文、数据服务等前沿服务领域的探索,也都会从不同视觉给予我国图书馆界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以启示与思考。

(1)数字学术成为发展趋势,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成为潮流。通过对数字学术产生的驱动因素和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概况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有着其外在的环境驱动因素,即密集型科研范式环境的形成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有着其内在的用户驱动因素,即图书馆科研用户对于数据处理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也启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科研范式变革与大数据时代来临的环境下,发现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和用户的潜在服务需求,重视协助、推动用户的科研方式向数据积累、数据分析、数字出版、开放存取等数字学术方向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2)数字学术服务需要富有内涵的空间支撑与推动。近年来兴起的以第三空间、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一代图书馆空间变革浪潮让人们对图书馆物理空间价值有了重新认识,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新时期图书馆的空间服务也让“图书馆消亡论”的声音暂时沉寂下来,对空间的内涵增值与服务延伸,也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ACRL发布的《2017年高等教育环境扫描报告》认为,传统图书馆必须着重通过空间改造与设计,以确保馆藏资源的获取,并为用户的研究等提供延伸服务。同时,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2016年美国图书馆状况报告(高校图书馆部分)》也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均依然重视图书馆在提高研究技能、信息素养及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90%的高校机构将提供合作、创新空间服务,这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成功实践,也说明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需富有内涵的空间支撑与推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来讲,开展数字学术服务则需依托空间提供满足用户数据处理需求的工具、软件、数字资源设备,能够协助开展数据管理项目的专业人才,以及能够保证其开展交叉学科、信息学科学术研究的资金保障等条件。

(3)数字学术服务是图书馆融合服务能力的最佳体现。有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现已融入了媒体服务、智库服务、情报服务、数据服务等融合性较高的服务内容,现代智慧图书馆已初具融合图书馆特征。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融合发展的最佳实践体现。其原因首先在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有别于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知识服务,它融入于创新服务(如项目管理服务、开放存取服务),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其次,数据管理、成果展览等延伸服务也已具备了融合图书馆的融合化、互动化、可视化、泛在化和智能化特征。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和认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之成功实践,也需在自身提供服务的融合性上下工夫,如图书馆对数字学术人才管理与培养机制、数字学术项目的组织和协助机制、成果管理的流程与标准机制等,推动数字学术服务的融合化、互动化、可视化、泛在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