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

【摘要】: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方式,是学科服务推进个性化、知识化的核心工作内容,是一种新型、适应当今用户需求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丰富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图书馆资源服务为内容主体,关注的是信息检索、信息利用等教育内容。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符合用户信息行为习惯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工作模式。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理念风行于20世纪末的欧美国家,当时众多知名大学均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嵌入到专科教育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延伸和挖掘。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多媒体写作与通信技术”课程中;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程学院图书馆在九门工程课程中整合信息素质教育内容;费城科学大学将信息素质的内容与普通生物学课程相结合,开设了“科学方法和信息素质”课程;范德堡大学布莱尔音乐学院的图书馆馆员将信息素质内容嵌入“音乐史和文献”课程。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也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医学等专业课教学之中。除了嵌入课程教学之外,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基于研究课题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如美国州立西佐治亚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全球研究”的课题中。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如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教材组织与用户的具体任务需求关联起来,以提高信息素质为出发点,开发了开源软件工具Assignment Calculator,帮助和培训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诸如“撰写试验报告”“海报制作”“准备宣讲报告”等任务。

国内有关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其嵌入范围主要有教学和科研两个领域,教学领域的嵌入对象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专题实践、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如华南理工大学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嵌入“船舶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江苏师范大学任务驱动与问题求解方式在城市规划专业的“阜宁县古河镇小城镇建设规划”专题实践中嵌入信息素质教育,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硕士和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此外,还有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通识课程,网络课程和虚拟学习环境课程等。在科学领域主要是为科研选题和引导学生探究与自身学科课程或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提供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利用、评价等方面内容的信息素质服务。

在数字科研环境下,传统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等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学术科研需求,而是更多涉及科技趋势的分析、潜在知识的挖掘、科研线路的设计、复杂数据的处理、高效传播的利用。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作为一种融入过程、面向问题的教育模式被提出来,是与教学、科学工作方法融为一体的,以教学、科研实践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寓教于教学,科研实践的全方位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在借鉴传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分析用户类型、需求与行为特点,围绕“创新型科研工作流”来支持关于信息素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科研道德规范等的教育活动,并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与数字知识环境和相关知识服务密切耦合,开展有体系的、协作式的、互动的信息素质教育。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方式,是学科服务推进个性化、知识化的核心工作内容,是一种新型、适应当今用户需求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丰富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图书馆资源服务为内容主体,关注的是信息检索、信息利用等教育内容。而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与用户科研工作流相结合,面向未来科学研究的新型需求,包括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学术规范、实验标准、分析工具、数据管理、学术伦理等多种素质教育等,大大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涉及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向科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台阶,为未来科学素质教育奠定实践基础。

(2)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在分析用户学科属性、科研背景的基础上,把握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不同类型用户在各种科研任务中的信息需求特点与演变规律,设计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使信息素质教育与用户需求紧密绑定,避免与用户的需求等问题相脱节,提供面向问题、面向任务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教育与培训服务。

(3)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符合用户信息行为习惯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适应用户科研行为习惯特点,与用户熟悉的资源、方法、环境、技术等相融合,使得用户在自己最喜欢使用的数字资源中、最熟悉的网络技术中,随时发现和利用到学科馆员所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4)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工作模式。传统信息素质教育是以课程教学、培训讲座、自修自学作为其主要的三种教育模式,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强调网络技术的引导作用,通过技术工具的使用,促进信息素质教育的“泛在化”,扩大教育受众的范围,打破传统培训依赖单个教师、固定教室和孤立课本(课件)的局限,变孤立、分散的培训为开放、关联的教育体系,变单向被动的教育模式为双向互动、共享用户创造力的教育模式。